浅谈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2012-04-29 00:44:03项丽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信用制度扩大内需物流业

摘要:我国流通业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升和扩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论述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现代流通业;扩大内需;流通市场;物流业;信用制度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09-02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流通业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升和扩大,尤其是在促进GDP增长、增加财税收入、吸纳就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不断变幻发展的今天,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义上的流通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而狭义上则是指国际上通行的分销服务业,包括佣金代理服务、批发、零售、特许经营。通俗来说流通业是指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通常指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和物流业四个大的流通分支。

一般意义上的统计只包括前三项,物流业是近5年内才加进去的。在现实工作中,制定流通业政策时一般很少涉及餐饮业,因为它实际上是通常意义上的生活服务业中的一部分,因此,物流业基本上主要涉及三个分支,即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

二、我国流通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体制不健全

1.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破坏了市场机制。我国经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政企不分,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会不自觉地向国有企业倾斜,由此带来行业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在某些行业,垄断程度依然很高,专卖专营体制被扭曲,行业竞争不够和不规范现象并存。现以烟草行业和石油行业为例说明:

长期以来,中国烟草行业一直存在着结构分散、市场分割、集中度低等弊端。1982年开始,中国施行烟草专卖制度,国外卷烟被高关税、低配额等诸多防线阻挡于外,外国卷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直被控制在1%~3%之间。整个烟草体系竞争严重不足,而且由于企业没有分销权,在各地销售面对的仍是作为单一买方的烟草公司。由于资源分配比较分散,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品牌比较少。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成品油销售以批发为主,加油站终端销售为辅,基本上处于垄断状态。从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来看,中石油、中石化占据了80%的市场,所以这两个大集团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成品油市场。

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行政性垄断,造成异地商品进入的高壁垒。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伞下,大量小商业资本盲目扩张,造成不正当竞争,导致流通领域的低效率、高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二)流通领域市场失序

流通领域缺少相应的流通标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由于商品流通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比较低,在交易双方信息部对称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缺失诚信和欺骗行为大行其道。信用缺失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三)流通业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许多流通企业的内部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造成流通速度慢,物流总成本高。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1%,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居高不下,最高的果蔬类已经达到30%,最低的肉类也有12%。

(四)流通市场主体能力不强

流通领域经营主体360万家,但是大型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足1%。连锁百强第一的苏宁集团,年销售额仅相当于沃尔玛集团销售规模的3.8%。

三、发展我国现代流通业的措施

(一)加强立法工作

立法工作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对确立流通地位和规范流通领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商务部自成立以来就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满足不了商贸流通加快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当在加强基础立法的同时,多角度、多方位推进,互相促进,力求市场流通立法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争取在市场流通领域率先形成几个框架性的法律支撑。

二是积极推动行政法规的制定出台。重点推进一批行政法规的制定,从行政政策上给与流通业支持。

三是加快流通业专门法的立法速度,加强联合规章的制定。

各地商务部门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要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提出立法建议,为相关行业逐步推进全国性立法做好基础工作。

(二)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

流通标准化建设是促进流通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推动相关行业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加快健全流通标准体系。从流通行业发展需要出发,继续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构成,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标准体系。

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及新兴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当前流通领域新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流通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日趋紧密,标准化工作必须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努力适应服务业发展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宣传贯彻和示范建设。制、修订不是标准工作的归宿,将标准化变成行业和企业的自觉行为才是目的。要在总结近年实践基础上,积极探索标准宣传贯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对公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标准进行重点宣传贯彻,有效推进相关标准的推广与实施,切实将各项标准转化为流通行業的行为准则。

(三)完善信用制度

加强市场规则和法规建设,加快按照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建立信用制度的目的在于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完整、公开的标准,指导和保障基础信用的建立和发展。应重点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关政府宏观调控与干预的法规,加快制定有关反垄断、促进公共竞争的法律,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四)拓展连锁网,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大型零售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托管等方式扩大规模。鼓励有条件的零售企业到境外发展。努力培育主业突出、内外贸结合、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同时,引导中小零售企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技术、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零售企业现代化水平。

比如,徽商集团经过几年的辛勤探索、培育,已经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商业连锁网络。在追求规模的同时,徽商集团在连锁拓展方式上,坚持扩张与强店并行的策略,谋求有质有量的发展。注重品牌,加大贴牌生产,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强化网点管理,徽商农家福公司推进ERP管理系统,强化统采统配、阳光操作。完善配送体系,徽商农家福公司建立以总部配送中心为龙头、县级配送中心为基础,二、三方物流为辅助的配送格局。

(五)扩大消费,发展现代流通业

一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工程。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

二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促进家电“以旧换新”和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

三是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四是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大力发展信用销售。

四、结语

流通业是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有着直接关系。进一步抓好流通业发展,不仅是促进流通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十二五”服务业大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引导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 俞晓松.“十二五”期间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1,(11).

[2] 郭国荣.入世后我国流通业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J].宏观经济研究,2002,(5).

[3] 李骏阳.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4).

作者简介:项丽(1970-),浙江丽水人,四川师范大学会计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

(责任编辑:王书柏)

猜你喜欢
信用制度扩大内需物流业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44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14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关于构建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的思考
中国经贸(2016年24期)2017-03-06 00:47:44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民事强制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6:02:40
浅析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与环境建设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4:08:00
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化解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02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