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静
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爱心,可是为什么有的善行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给人“好心办坏事”的感觉?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006年8月中旬时,湖北某地举行了一场女企业家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捐助仪式,22名受助大学生被叫到台上一起跳舞,会场上播放着歌曲《感恩的心》。
为22名大学生颁发助学金时,主办方发出倡议,要求大家学会感恩,与大企业多联系汇报自己的学业与生活情况。但一年后有多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了受助资格,因为三分之二的受助大学生没给资助者写过信。
一名受助大学生回忆起去年跳的集体舞。当时,台下的家长与资助者,许多双眼睛泪光闪闪,但这群跳舞的贫困大学生则感到尴尬自卑,甚至屈辱。
来自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表明:六成人因贫困而感到羞愧,约四分之一的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而四成以上的人不愿公开求助。
我认为在这场资助活动中,主办方是善意的,只是没有从受助者角度考虑问题,有些方面做得不够细心体贴,没有为受助者着想。如果举办方体会到那些贫困大学生自卑的心理,就不会有跳集体舞和公开家庭情况的安排了。其实可以换一种方式:没有鲜红的地毯,没有舞台上刺眼的灯光,只有一些有着慈善之心的女企业家,和有感恩之心的受助大学生在一起交流。人人都有感恩之心,只不过贫困大学生被自卑感压得抬不起头。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家庭贫困又不是你的错,没有人会因为贫困而嘲笑别人,他们嘲笑的只是你的自卑心。
如果我是主办方,交流感恩会选择在一个安静的学校里举办。没有灯光,没有红地毯,在绿色的操场上,受助大学生和资助者一对一的交谈。如果我是资助者,我会先给大学生一个拥抱以温暖他的心,然后,慢慢地和他们交流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理想,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无私、博大。如果我是受助者,我会在资助者的爱心感召下,放下自卑,并且为了报答他们的爱心和付出,好好学习,为将来做国家有用的人才积累知识。抽时间给资助过我的有爱心的人写一封信或贺卡,汇报我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好让他们放心。
看来,光有爱心还不够,恰当地表达爱心也很重要。在表达爱心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受助者既需要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心灵上的尊重。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