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
比起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科目的教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性情濡染。作为与“数”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教学固然不能抛弃自身的学科特点,但也不能停留在“泛数学”的层面上,淡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对他们的性情养育,以致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纯技术的操演中,迷失了数学学习的意趣。
前不久,一位家长因为某教师设计的一道数学题,找到了学校,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位教师设计的数学题是这样的:
在一次山难中,登山者A君幸运获救后,碰到了B君和C君。B君拿出4块面包,C君拿出5块面包,三个人将这9块面包平分吃掉。A君掏出600元钱,B君和C君应该各得多少钱?
解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这位家长的孩子也相当轻松地获得了问题的答案:B君应该得到200元,C君应该得到400元。因为B君的4块面包中,除去自己吃掉的3块,A君吃了1块,同理,A君吃了C君2块面包。3块面包600元,1块面包也就是200元。
这位家长看到孩子顺利地做出了这道题之后,不光没有为之高兴,还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担心。他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质问:“数学教学难道只能关注‘数学?一个教师,怎么可以教孩子向遇到山难的人收取救命的面包钱呢?”正是因为看到了这道数学题本身的偏颇和狭隘,这位家长才找到了数学老师,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个面包钱,不该收!”
倘若纯粹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学生计算后得出的结果的确没有错误。而如果脱离了纯技术操作的层面,从教育人的角度来研判,家长给出的答案,对细弱生命的成长无疑更有帮助。毕竟,家长的答案超越了纯粹数学的层次,拥有温暖人心的质地。应该说,这种富含人性的解答虽然不像教师希求的那样精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更加符合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优秀人格,有助于形成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爱情怀。
为什么家长看出了这道数学题的严重缺陷,而我们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却没能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呢?原来,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仅希望孩子能够做好数学题,更希望他们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一个主动施爱的人。和家长相比,我们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解题,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我们也就没有别的追求了。和家长的关注相比,我们不难看到自己目光的偏狭。从数学教学的本义上来说,这样的计算越是准确,就越是偏离了数学教学的根本,背离了数学教育的精神。
诚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然而,如果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局限于数字之一隅,则是我们对数学课程的严重误解。我们不能背离生命教育的宗旨,去追求那种以“数字”为指向的“纯粹”的数学“教学”。这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理应放在人的成长这一大背景下来观照,要能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变成对他们人文意识的催动,将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努力,升格为对促成他们良好人格形成的推动。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数学教学更为宽泛的目标,让数学教学能够诗意地诠释教育精神,滋润学生的性情,点亮他们的精神宇宙。
能够诠释人类精神、养育学生性情的数学教学理应关注生活,贴近实际,而不应该任意编造,以致让学生在对数字的执意关注中,产生对事理的非恰当认知。
李老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一节中有关“科学计数法”的内容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题:
1.哈尔滨到广州全程1000千米,请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
2.2011年,我国人均收入为7.8×105元人民币,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这个数是多少?
只要是稍有地理知识的人就都知道,哈尔滨到广州的距离并非只有区区1000千米,而题目中设定的2011年我国人均收入也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李老师设计这两道练习题的初衷,也许只是想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她却忽视了生活的真实。脱离生活实际,只关注“数字”,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也将不复存在。
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恰当的认知,而不能凭借教师的空想或推测,给学生以错误的引领。从这一角度来说,数学教学不能建立在与生活几近绝缘的“沙漠”之中,而应该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上。要想让学生从数学中认识生活,我们必须警惕数学教学的“伪”生活化。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不被夸饰的生活真正走进数学课堂,真正步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不能仅仅将生活作为课堂的“旗帜”使用以装点门面,而应该将真正的生活融汇到数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真正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悟社会。否则,拿空想出来的数字(结果)来糊弄学生,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误解,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养育性情的数学教学应该时刻关注生命,并且能够得体地滋润学生的心灵。同样是教学“科学计数法”的相关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国有3500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800万人,伤残1700万人。如果按每人每年可以创造1000元财富来计算,那么,十年中,单是伤亡人口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随后,这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算式。不管这位教师写出的算式有多么准确,也不管计算出的结果(数字)有多么惊人,都无法替代1800万同胞的鲜活生命,也不能减轻1700万伤残同胞的痛苦。
像这位教师一样,设计经不起推敲的导语,反映的正是我们数学教师对数学精神的误读。只看到数字的存在,只想到“数学”本身,却忽视了生命的价值,缺少让学生感悟生命、珍爱生命的准备,必然会将养育性情的数学教学引入令人难堪的境地。
数学教学不光要有对“数”的关注,还应该有对“理”的探析,有对“义”的追寻,有对“爱”的向往。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只想着将数字罗列起来计算一番,却忽视了数学课堂对心灵的滋养,漠视了数学教学给学生的人生体验,那么,不管我们收获了怎样的考试成绩,都会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悖离数学教育的方向,损伤了生命教育的精神。要想借助数学教学给学生以良好的性情养育,我们就应该坚定教育信念,绷紧育人之弦,让数学教学既保持专业特质,又彰显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新沂市钟吾中学
江苏徐州221400)
责任编辑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