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教育之根

2012-04-29 00:44余志权
中小学德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老师

余志权

柯中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校长培养对象,“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指导教师,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柯中明有早读的习惯,每当晨读时,他常高声诵读《种树郭橐驼传》。在他看来,这一名篇虽寓为官治民之理,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却也有着极强的启发意义。

“说来也巧,我踏上讲台试讲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这篇《种树郭橐驼传》,似乎冥冥之中就和根、树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根教育”,柯中明颇多感慨。

品“根”生思:追寻教育的原点

市桥实验小学是当地名校,但凡名校,后继者都难免做番“改造”, 搞一场规模不等的“新文化运动”。在柯中明看来,这既是浪费,也可能对人心造成伤害,因此上任后他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对办学思想的统整上。

市桥实验小学虽为名校,但建校不过几年,没有可承继的深厚历史;地处城市新区,没有可依托的环境资源;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且大都年轻,没有大师级的思想标杆。面对如此众多的“空白”,如何树立办学理念、疏浚办学思想?柯中明和其团队边实践边思考。

此前,番禺区委宣传部李鹏程部长到访时,为学校题写了校训“做有根的现代中国人”。题词言近旨远,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继往与开来的辩证统一。只是,学校一直未能找到与之切应的阐释点。

中国人的根是什么?我们基础教育的根又是什么?学生成长之根本又是什么……细细品味着校训题词,柯中明陷入沉思。

一番思量之后,柯中明豁然开朗,“做有根的现代中国人”既是一种教育价值追求,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年轻的市桥实验小学要办出特色和品位,就需大力践行这一理想,并努力实现这一理想。基于此,柯中明提出了“根教育”的办学理念。

根平凡普通,但被人们随物赋义,予以种种象征。而幼时见闻和求职经历,使柯中明对“根”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理解。在他看来,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根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根既是一个生命的原点,也是一种内谦的品质,一种质朴的境界,让生命之根深扎,广延,牢固,人生就能绽放繁花。

在柯中明的眼中,教育也成了一种可感知的生命体。自然,“根教育”就是他心中一个形神兼备的生命个体——有丰腴的体形,有灵动的神韵,更有高格的境界。

首先,根教育有灵魂。柯中明认为,根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没有高尚的价值引领,教育就会陷入平庸、低劣、粗鄙。一个大学生为了一个极其琐碎的俗事而残忍杀害同学,一个高材生用硫酸泼向熊猫,仅仅是为了看看对方的反应,这都是人性泯灭、教育的价值取向歪曲所导致的悲剧。

市桥实验小学的“根教育”基于崇高的价值引领,立足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着眼于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追求“守住教育之根,让生命快乐绽放”。

“让生命快乐绽放”,这是“根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为了凸显其意义,柯中明将之刻印在综合楼大堂的笑脸墙上,旁边,是全校1498位孩子灿烂的笑脸。

其次,根教育有血脉。柯中明心目中的“根教育”坚持为幼苗铺设肥沃、厚实的土壤,倡导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润学生心田。柯中明尤其希望“根教育”能引领让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徜徉、去仰慕、去熏陶、去沉醉……最终让每一个学生身上都烙上深厚的中国印记。

再次,根教育有神韵。谈起“根教育”,柯中明又常常提到《种树郭橐驼传》的另一段话:“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柯中明心目中的“根教育”摒弃这种名为爱之实为害之的“道”,而呼唤一种大智慧的观照和统领。

此外,根教育还有光华。柯中明认为,学生的精神生命是一个由无明到觉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施“根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唤醒的过程。在柯中明的预设中,“根教育”充满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尊重,能唤醒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缅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被崇高的信念所感召、所引领。

根能直扎深泥,也可盘旋往复,因此,柯中明眼中的“根教育”尊重人的独特个性,尊重成长中的种种不同。“根教育”期待每一个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也是市桥实验小学鼎力追求的“根教育”的至高境界。

循“根”生慧:迈出坚实的脚步

仰望星空,脚踏大地,这是总理的寄望,也是求真务本的人生态度。柯中明觉得,对学校而言,提出理念并非难事,难就难在如何以坚实的脚步行走在“仰望星空”的路上。

行动起来就有收获。这是柯中明常说的一句话。在不懈的探索中,他和老师们一道,总结出了实施“根教育”的六大路径。

以文化的柔性之力培根

在琐碎繁杂的德育实践中,柯中明看重文化这一无形之力。他认为,学校与文化天然结缘,学校的发展史必然是一部积淀、记载、传承、延续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历史,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为此,他着力建设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团队文化、人际文化。

自上任市桥实验小学校长之日起,柯中明就鲜明旗帜地提出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口号,通过几年来的精心打磨,极富现代教学气息的市桥实验小学与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交相辉映:林荫校道的扇形橱窗,风景独特;走进德育长廊,处处让人感受到伟人的宽广与期望;广场四周与架空层上,《论语》名言书写其间,熠熠生辉;“吟诗坊”却是中华诗文的海洋,流连坊内,对话大师,令人遐想万千……

建设健全刚柔相济、宽严有度的制度文化,是柯中明的努力方向。在他看来,制度是刚性的,是团队坚韧的构架,但离开文化的润泽,极易成为一口越补越漏的锅。文化,是柔性的,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

柯中明在管理上树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领导团队文化。建立了一支“率先垂范、精诚合作、务实创新”的领导团队。他倡导在团队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同而不党”,形成说真话、讲实话的良好氛围。

柯中明认为,师生快乐幸福,是优质学校走向理想学校的重要标志。唯有快乐幸福,才是师生发展的持久驱动力。因此,他组织大家集体过生日、外出学习旅游、集体登山……创造快乐、寻找快乐,传递快乐、享受快乐,以至于现在学校有什么喜讯,谁家有什么喜事,甚至个人看到一个幽默段子,老师们都会通过校内邮箱上传分享。

市桥实验小学的老师们都记得,柯中明来到实验小学第一次和老师们见面时,场面温馨,情意浓浓:《相逢是首歌》的音乐在耳边轻轻回荡,PPT上“您在我心中很重要”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一张热情的笑脸,一次用力的握手,一句真诚的话语,让在场的教师们无不出乎意料而又倍感亲切。

柯中明崇尚“和而不同”,尊重不同意见,理解教师独特的个性。在他看来,尊重和理解是走向“和而不同”的两大支柱,因此每个学期期末各项独具特色的教师称号评比,可以看作是这种“尊重”和“理解”的最好注释。

以活动的创新之举育根

育人在育根,所以柯中明看重德育创新在“根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柯中明认为,在育根工程上,“根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

柯中明第一次和全体学生见面时,大家都以为他会郑重其事、激情澎湃演说自己勾画的蓝图。没想到,柯中明说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好”,但应者寥寥。“来,面带微笑,回答我一声‘老师好好吗?”柯中明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老师好!”“对!面带微笑,热情问好,这是一种礼貌!一种和善!一种友好!向你身边的同学说一声‘您好,向你身边的老师说一声‘您好,送上你的和善,送上你的友好。”“老师您好!”“同学您好!”整齐、稚嫩的声音回响在校园上空,竟然有一种诗的美感。

只要不外出,每天早上,柯中明一定要站在学校门口,笑盈盈地迎接全校师生的到来。“您好!”“早上好!”当一张洋溢着笑意的脸出现在师生们的眼前时,当一句句热情的话语在师生们的耳边响起时,早起的倦意一扫而光,朦胧的睡眼陡然有神。“校长好!”“校长早!”“老师早!”“老师好!”“同学们好!”校门口,热情在传递,笑意在流动。一个个很平常的早晨就这样被柯中明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演绎得多姿多彩,诗意盎然。

柯中明不仅自己笑对学生,还在各个场合倡导老师们向孩子微笑。在《给孩子们微笑吧》一文中,他写到: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只有把真挚的爱,通过发自内心而又真诚的微笑传达给学生,才会激起他们对老师情感的回报。在学校里,他要求老师们都要学会对学生微笑,因为微笑是一份涵养、是一份理解、是一份宽容、是一份尊重,更是一份和善。学生可以从老师们的微笑中得到亲情和友情,得到鼓舞和力量!

在市桥实验小学,类似这样的创新活动很多,诸如爱读书的妈妈最漂亮、穿好衣服戴好校卡、大声唱响国歌、垃圾分类动动手、给小鸟一个家等等,柯中明力图在“至善”中养就孩子们的“至德”。

在柯中明的倡导下,“根教育”的德育工作不追求贪大求全,而致力于建立合宜的体系,注重情景设置,重视在实际生活中养成学生的德行,通过创设各种游戏、活动,增强学生道德体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以课程的有机之境扎根

为了让儿童“扎根”,市桥实验小学尝试构建以“情境”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优化的情境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克服了单纯学科课程存在的重讲、轻练,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在这一模式下,市桥实验小学的课堂是“生态课堂”,是人本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自我发展的能力,拥有了自我扎根的能力。

在市桥实验小学,每到星期一的中午,朗朗的读书声就会从三十多个教室里飘出来。走近教室,你会发现,同学们一个个手捧着书卷,或低声吟哦,或高声诵读,举手投足之间,抑扬顿挫之中,俨然是一群群“小小国学家”。每当放学铃声响起的时候,全校各班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走,一边还吟诵着每周一诗。响亮的童音,十足的古韵,流淌着无穷的雅致,校门口的行人无不啧啧称赞。

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喜欢做操,因为他们的“阳光自编操”做起来有滋有味。做早操时,一个小男孩在队伍中耸着肩膀,一脸的得意。他时而做着踢毽子的动作,时而做着跳街舞的动作,时而跳跳绳,时而又拍拍球……如果问起孩子们做“阳光自编操”的感受,他们准会说:“好玩看得见!”的确,好玩看得见!学校的“阳光自编操”一改传统广播操的沉闷乏味,融入了许多新鲜元素,让学生乐此不彼。

在这种课程学习的情境里,市桥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笑声不断,乐此不疲。

为了让课程切近实际,柯中明亲自参与,带领老师们开发出了“亲近经典 ”“生活数学”“快乐运动”“快乐英语”四大板块的学科类课程和“引桥课程、节日类课程、社团类课程”三大板块的活动类课程,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和谐成长。

为了让教师们真正落实“生态课堂”,柯中明经常随堂听课,亲自把脉,引领教师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以阅读的书香之味养根

柯中明推崇读书。在他看来,缺少故事的童年是苍白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灰色的,荒疏阅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教育”探索建立以“亲近经典”的理念为引领,以学科阅读、主题阅读、经典阅读、当代作家系列阅读等为主要领域,以课堂阅读、班级阅读、亲子阅读、社区阅读、自主阅读等为主要形式,以建立充满激励功能的星级阅读评价机制为主要支撑的儿童阅读文化生态圈,让校园书香弥漫,风气蔚然,让亲近经典的书香校园工程真正成为滋心养根的工程。

在每一届学校读书节上,柯中明总会和孩子们一起高呼:“爱读书的孩子更聪明!书是香的,还是甜的!”当稚嫩的声音在广场响起的时候,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欢愉和憧憬。

每一次家长会上,柯中明谈得最多的也是阅读,阅读哪些书目,怎么进行亲子共读,怎么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他总是不遗余力地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告诉给家长: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学业不好,就是对文字不敏感造成的。要提高成绩,就要阅读。他还总说,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方法。“爱读书的妈妈更漂亮!爱读书的爸爸更帅气!”阅读,既能带动孩子,又能让自己美起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几句朴素的话常常让许多家长怦然心动。

教师会上,柯中明更是经常向老师们推荐经典图书。他还喜欢以身边老师为例来激励老师们读书:“你们看,肖老师工作方法独特有效,虽然年龄不小,气质却高雅如兰,就是因为她不断阅读。你们看,康老师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就是因为她有了大量的积淀。爱读书的老师最优雅!”在他的“鼓吹”下,学校爱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

作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影子校长培训基地,经常有全国各地的校长前来跟岗学习。每次座谈会上,他都会旁征博引,让人惊羡不已。“爱读书的校长更睿智!”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他不时推销自己的“修炼”之道。

时至今日,静心阅读,已成为市桥实验小学最流行的时尚。浓浓的书香味让每一个走进市桥实验小学的人都倍加称赞。

以教师的成长之径守根

如何守住教育之根?柯中明认为,要靠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根教育”提出“做最好的自己”这一思想,旨在让每个老师都成为“最好”,让每一个老师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都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

为了锻打名师队伍,学校倡导“三化”(学校教化,锻造学习型组织;科组强化,走校本草根教研之路;个体内化,提升职业认同感)“四模式”(导师引领模式、名师研修模式、课程开发模式、课题带动模式)。这种从经纬两度提出新思路,灵活有效的培训机制,保证了教师有序健康成长。

柯中明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此,他在学校中掀起了一股“专业化成长”的热潮:

做好规划。柯中明信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他要求每个教师做好自己的五年规划,从目标设置到实施路径,从落实到评价,均须细列。

提升素养。柯中明提倡共读共写,共同提高,且自己就做到了日读万字,日记千言。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如今,他写的教育日记已有整整二十大本。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学校大批教师追随着他日读万字,日记千言,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练习基本功。市桥实验小学“博雅杯”教师素养大赛每学期都会如期进行,时至今日,已举行十届。这一系列的技能比赛促进了教师基本技能的提升。

观课评教。在柯中明的引领下,市桥实验小学的各个科组在观课评教方面独具特色:语文科采用“微格观评,整体推进”的策略,数学科采用“应时而动,变中求进”的策略,英语科则采用“兵分三路,点面结合”的策略。

同伴互助。课例诊断式,提升专业水平;示范交流式,提供互助范例;依托教师博客,共享互助成果。

在柯中明的引领下,学校涌现了一大批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并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真正做到了“做最好的自己”。

“五根”之外,柯中明还清醒地认识到,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路人。除了教师,家长、社区的支持也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一翼。学校教育只有更加开放,重视家庭教育的启蒙与强化作用,包容家长的个体差异,才能收获更佳实效。

在柯中明的教育实践中,家长、社区的支持不但屡屡成为巨大推力,更曾使其渡过难关——在此前的乡村小学工作期间,正是学校所在村村长个人出资,垫补教师工资,才使得柯中明顺利地稳定了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赢得先机。社会力量的支持,是稳固的“护根工程”。

柯中明说,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是对生命的塑造。如泰戈尔所言,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学校的使命就是让生命更美好。因此教育要千方百计为每一个生命的增值而不懈努力,为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创造机会、提供舞台、给予帮助。

柯中明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

破土而出的树苗,心中一定有梦。

梦想着枝繁叶茂的时刻,梦想着花团锦簇的时刻,梦想着成为一棵参天的大树,看尽雾霭流岚,阅遍世间风雨。

我们就是这样的树苗。当我们还是种子的时候,有风吹过,要么我们流浪远方,要么我们植根土壤,我们选择了实验小学这片热土,将自己埋藏其中,汲取生存必需的养分。

有一天,我们探出脑袋,目光中充满新奇与渴望。新课改的太阳喷薄而出,教育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拂,明媚的春天充满了诗意。

风雨中,我们依然在拔节生长,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一棵树。

……

我们是怀着梦想的一棵树苗,渴望长得更高,我们知道,自己所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也许,身为教育人,柯中明心中总是有一种种子和树的情结,蒂固根深,挥之不去。也许,每个教育人都渴望站成一棵挺直的树,种在教育的旷野,扎根,深固,期待着繁枝茂叶,满目飘香。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老师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学校推介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