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春
禅僧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蜀中禅僧精于书法者不在少数。如两宋禅僧圆悟禅师,禅宗的开宗立派人物,著《碧岩录》,使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明心见性”的修为成为文字立禅,对日本的五山禅学兴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的法书“茶禅一味”、“印可状”现在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嗣后的圆悟一脉兰溪道隆法师到日本弘扬禅宗30多年,成为日本国师,其书法也是日本国宝。降至清代,禅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的书法更在中国书法占有一席之地。而后者是成都昭觉寺中兴的高僧,在四川佛教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先生到成都昭觉寺,执管写道:“一别蓉城卅二年,今来昭觉学逃禅。丈雪破山人已渺,几行遗墨见薪传。”原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启功认为破山“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总之,禅僧们的书法不仅为当时所重,亦赢得后人的高度评价。
近代以来,不少高僧陆续入川。他们不但弘扬佛法,在书法方法上也给蜀中带来新的气息。现代高僧太虚法师即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太虚(1889—1947)俗姓吕,本名淦森,浙江桐乡人,1904年出家,是著名的佛教学者,对现代佛教有深远影响。太虚于1922年在湖北创办武昌佛学院,1928年在南京创办中国佛学社。是年秋,他历游英、法、比、美诸国,宣传、弘扬佛教;后来又将1931年在重庆北碚创办的汉藏教理院列为世界佛学苑的华藏文系,同时派遣学僧分至西藏地区以及去国远赴印度、锡兰留学,进行巴利文、梵文、英文经典的学习和研究。太虚曾任浙江奉化雪窦寺主持,1933年蒋介石下野时回奉化游雪窦寺曾与之交往。太虚赠诗与蒋有云:“四登雪窦初飞雪,乍惜梅花未放梅。应是待令寒彻骨,好教扑鼻冷香来。”1947年太虚病逝于上海玉佛寺。国民政府于是年6月6日颁褒扬大师令:“释太虚,精研哲理,志行清超;生平周历国内外,阐扬教义,愿力颇宏!抗战期间,组织僧众救护队,随军服务;护国之忱,尤堪嘉尚!兹闻逝世,良深轸惜!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忠哲,此令!”
太虚有多种佛学著作问世,著有《法相唯实学》、《整理僧伽制度论》、《起信论研究》、《太虚大师环游记》、《论周易》、《论荀子》等,影响深远。
太虚与蜀中文化界、政界多有交往。其弟子也多有蜀人,如大觉、大勇,后者对汉藏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中国政协常委、中国佛协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的四川自贡人正果法师也是太虚的弟子。20世纪30年代太虚即入川,弘扬佛法。1930年11月6日,太虚法师在成都佛学社开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由名书家余沙园记录成《大方广佛人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同时蜀中政界闻人刘文辉、田颂尧、刘肇乾、黄肃方、但懋辛、刘亚修等均皈依太虚门下。1938年6月4日太虚法师应昌圆法师之请到成都弘法,6月7日于文殊院讲《大乘伽耶山顶经》;6月22日应田颂尧之邀与刘文辉、刘肇乾宿龙泉唯仁山庄。其间太虚还游览了峨眉、青城。太虚法师游青城后做诗赠刘肇乾:“灌口离堆吐怒潮,竹绳迢递架长桥。溪声鸟语清心耳,林翠峦光远市嚣。夹道松杉初胜引,洗尘风雨百灵朝。降魔石上天师洞,一览苍茫寄兴遥。
戊寅夏五游青城山书以肇乾军长太虚书于成都文殊院。”(作品由刘道容先生收藏)
书法款识提到的肇乾军长,指刘邦俊(1891—1950)。其号肇乾,四川简阳人,为刘存厚胞弟,陆军中将,系四川陆军小学第一期学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毕业,1933年11月曾代理23军军长,1935年川军改编后曾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0年退出军界。
太虚书法清标高致,独具天趣之妙,没有半点矫揉造作,韵味清淳,行笔起合傥然,不衫不履,受宋人影响极大,当为禅僧书法中的精品,惜乎传世不多。
作者:四川省巴蜀诗书画研究会(成都)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