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燕 包有或
[摘要]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校漂族、蚁族为主体的高学历低收入毕业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管理和高校发展等方面对高校稳定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何应对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十二五时期高校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是根本之策,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机制是重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舆论导向是关键,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是直接途径,着眼社会需求实现人才发展结构从“h”型向“H”型转化是方向。
[关键词]校漂族;蚁族;高校稳定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41 — 02
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催生出了校漂族、蚁族、北漂族、蜗居族、夹心族等毕业生群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中以高学历低收入为显著特征的毕业生群体关系着社会和谐与发展,更深刻影响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其中校漂族、蚁族对高校的影响最大。校漂族是指已经毕业但为了继续升学或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或其他原因而继续留在学校及周围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蚁族是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1〕 这些群体以八零后为主,生活满意度低,对社会负面情绪和相对剥夺感强,网络成为其重要的利益表达载体。高学历低收入毕业生群体浓缩着当代众多社会因素。据《中国青年报》对北京、广州、武汉、郑州等地的十几所高校毕业班的调查,重点高校的“校漂族”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普通高校则约占10%,且这一比例呈上升的趋势。〔2〕 《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中指出,目前,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蚁族”就有10万人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重庆、太原、郑州、南京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据初步分析,全国“蚁族”人数将在百万人以上。
一、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
(一)促进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
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拥有较高的“对社会实践和环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网络熟练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常用网络进行利益表达。在校园网、博客、微博、BBS论坛、QQ群体等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加上媒体关注度的提高让高校学生更进一步认识了大学生毕业后的处境,受此影响,在校学生在就业观、婚恋观、金钱观等价值观念和取向上出现多元化发展,容易对公平、正义、勤劳、为人民服务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加大了高校在价值观念引导中的难度。
(二)诱发“后毕业群体”的心理焦虑过度化
校漂族、蚁族正处于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期,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工作不稳定、就业难、高房价、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导致他们敏感、敌对、焦虑、抑郁等情绪比较突出,原先的天之骄子成为了“焦子”,这种负面情绪极易通过网络、电话、聚会等途径传染给在校大学生,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形成恐慌情绪,影响思想情绪的稳定。极易造成未毕业就对前途悲观失望,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丧失信心,甚至形成对社会的仇恨心理。
(三)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难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侧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法纪的教育,而在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不理想的生存状态的影响下,高校在校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更加务实,更关注实际问题,这些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提出了挑战,很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提高高校安全的管理难度
大量的校漂族、蚁族喜欢继续留在学校或者周边居住,他们对学校的环境十分熟悉,容易避开高校安全人员进入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地,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给高校埋下安全隐患。此外,这些群体能熟练运用网络,容易将不满情绪在高校网络群里传播,这也给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
(五)限制高校学科专业的纵横向拓展
校漂族、蚁族的产生是社会与高校的双重作用的结果,就业不理想、就业率下降可能导致公众投资教育意愿降低,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与学科专业的发展。2011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3〕 对高校来说学科专业发展受限制,将直接影响高校今后的发展。
二、低收入毕业生群体影响下加强高校稳定的对策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是根本之策
美国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而校漂族、蚁族的出现是社会非正常现象,高学历与就业难、高期望与低收入之间的矛盾使校漂族、蚁族的技术积累过程延长,成为其最困惑和痛苦的问题之一,现实问题的无法改变造成一些大学生频繁跳槽,有些处于失业状态无法成家,有些为生活所迫走近“灰色地带”,甚至一些选择结束生命来逃避现实。大学毕业生高学历低收入的尴尬局面是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产物,要消除这种矛盾,减少其对高校和社会的风险隐患,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人才,增加就业岗位,减少结构性失业,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待遇,消化掉校漂族、蚁族等低收入群体。
(2)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机制是重点
当前社会是一个“平等与不平等”的结合体,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大致相同的,不平等主要体现为发展起点不平等和劳动分配不公。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状况不太理想,在《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的调查中,61.5%的被调查者没有加班工资,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58.5%的被受访者都曾有过长达一个月以上时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其中98.6%的被访者都没有领过国家的失业救济金等补贴,社会保障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用人单位为其上“三险”(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而用人单位没有给受访者上过“三险”的比例高达37.0%,还有5.6%的受访者三险没有上全。因此,必须加强《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个人所得税法》、《户口登记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改革户籍制度,让外来校漂族、蚁族能公平地参与到城市的竞争之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低收入毕业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困难;完善就业机制和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舆论导向是关键
针对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比较薄弱,缺乏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专业的工作队伍。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社会团体的力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开展思想道德修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课堂、网络等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辟网上服务栏目,解决校漂族、蚁族的思想问题;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要进行深度报道和及时解释,及时公开公布最新信息,引导舆论导向。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与变化,注意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缓解“后毕业群体”的恐慌情绪。在学习、生活、就业上给予有效的行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问题相结合进行分析,进行正确的主流价值的引导;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对热点问题的社会调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校漂族、蚁族群体有比较正确的认知及相应的态度。此外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宣讲会、就业培训、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调整就业观念;开辟“毕业生群体形象”等栏目,让学生多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成功案例,缓解和消除在校生对日后工作和生活的过度焦虑。
(4)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是直接途径
高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力度,尤其是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对留在校园和周边地区生活的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不能因其已毕业就置之不理,要形成毕业生追踪体系和帮扶机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对困难群体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及时化解潜在矛盾。此外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管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网络是交流和利益表达的重要平台,尤其是来势凶猛的微博是自由化的民意表达,形成干涉现实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是建设性的,有时是破坏性的。〔4〕 校漂族、蚁族等毕业生群体能熟练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利益表达和情绪宣泄,有些是非理性甚至极端化的。高校应加强网络综合管理,通过技术等相应手段,积极调控负面舆论。
(5)着眼社会需求实现人才发展结构从“h”型向“H”型转化是方向
目前我国主要是一种“h”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即侧重研究型的普通教育,而忽视应用型的职业教育。由于目前职业高等教育最高只达到了本科教育层次,而普通教育系列已经达到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因此,整个中国人才培养体系就像字母“h”,普通教育的腿长,职业教育的腿短。高校培养出大量研究型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出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也是造成大量校漂族、蚁族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十二五时期的到来,对高素质技能型的需求量将更大,国家和高校应该努力构建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同步发展的“H”型人才结构。国家层面上要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层面上公民要转变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作为高校要调整专业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何俊,钱敏.大学生“校漂族”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J〕 .教育园地,2006,(05).
〔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EB/OL〕 .
http://www.moe.gov.cn.
〔4〕李舒,等. “微世界”大文章〔N〕 .瞭望,2011,01-05-(06):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