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2012-04-29 16:15:05许小燕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职文本信息技术

许小燕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历了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到后来的录音机、幻灯机投影,再到现在的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的工具,感触良深。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握好尺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辅助语文教学,使之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 精选影像视频,创设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中职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如何才能切合中职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自然走进文本,主动去探究文本,进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张抗抗的《感悟珍珠港》一文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剪辑的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视频,弥漫的硝烟、奔走的姑娘、睡梦中的士兵、销毁的战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看完视频后,他们热烈地讨论美军惨败的原因,并很快从文本中找出了依据。可以说影像资料配合抽象的语言文字,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形象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对战争问题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教材自身的特点,适当合理选择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例如,教学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一文时,可以寓言动画故事导入,如“狐狸与葡萄”的动画,让学生在儿时美好的回忆中走进课堂,形成积极的心理需求,借机鼓励学生主动讲述熟悉的寓言故事,并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寓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过万重山漫想》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奇景,同时播放《长江之歌》,以增强视听性,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风光的愉悦中进入课文。

● 收集网络资源,整合信息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这应该也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学生如果能持久拥有学习的热情,那么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了。

在初步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和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的学习了。他们中有些人开始进入网吧,游戏聊天,甚至访问不健康网站,此现象若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疏导,势必会导致学生沉湎其中,不能自拔。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可在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这样既能满足他们一试身手的心态,又能达到拓宽知识面的目的。例如,我教学过的班级,有计算机、建筑、营销、机电等专业,针对他们的专业特色,在教学《敬业与乐业》时,我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本专业领军人物的职场事迹,发送到班级专用邮箱,我再择优整合处理,制成课件,留待课堂交流。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阅历,而且潜移默化熏陶了他们的职业精神。

又如,在教学《中国西部》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有关中国西部的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交流。上课时,学生们的表现令我惊叹,有的谈西部的地理环境,有的谈西部的交通发展,有的谈西部的教育状况,有的还收集了相关文本图片资料。这样的交流,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学成果的机会,而且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成了学生的共同进步。长此以往,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学生们也逐渐养成了良好习惯,喜欢探究未知领域,并有选择地去收集积累有用的信息了。

● 设计声像背景,创设平台

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充满智慧和经验的环境中,那么学生的潜能就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中职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以“激趣促疑导学”为主,让学生在交流思悟辨析的活动中,通过朗读质疑、研读品味、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得积极的成功亦或是失败的体验,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发现、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思维创新的能力。当然,紧凑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例如,我在教学《过万重山漫想》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同时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绘三峡奇景的语句,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并结合图像资料,指导学生从写景视角、修辞运用、情感抒发等方面进行赏析,训练学生鉴赏和写作的能力。在领略三峡奇景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展示讨论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拓展人文主题,熏陶情感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现代的中职语文教学更应遵循这一时代特色,将语文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要义在于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性。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并形成一定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课堂生成资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中国西部》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长江和黄河源头30年来生态环境变化的比照图,学生结合课本和图片资料,联系实际,热烈讨论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并进而探讨如何从自我做起,倡导低碳生活。图片资料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又如,在学习《感悟珍珠港》一文时,我运用多媒体,拓展了有关战争的题材,美国对日本的疯狂报复行动以及美伊战争的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联系当前军事局势进行专题讨论:战争中有没有真正的赢家。学生在讨论中,产生了感情共鸣,同处地球村,世界需要的是和平,每一个善良、有正义感的人,都应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这样适当的课堂延伸,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生命境界。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根据大纲,结合教材,充分考虑中职生的身心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结合专业特色,适度适量链接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源,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欣赏、表达和运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职文本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