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的化解

2012-04-29 15:56李曾卓卓
金融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李曾卓卓

摘要:全国各地农村信用联社在陆续改建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农村信用联社存续期间所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的化解。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其不良资产的化解会面临更多的困境。本文立足于对欠发达地区发展较好的农村商业银行——湖南省芷江县农村商业银行的调研,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联社在改革过程中化解不良资产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化解

一、引言

不良资产的增长一直是银行发展的瓶颈。从1996年农村信用联社脱离农业银行独立经营以来,由不良资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变得越发地凸显。2001年,我国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地农村信用社带头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首批农村商业银行,为广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开辟了一条新的营运模式。随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也相继效仿,积极投入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造。经过10年的发展,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运营十分健康,势头强劲,规模效应也逐渐显现。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2月,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开始申请上市,其审批进度已在“落实反馈意见中”;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也已处于“初审中”。

发达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也逐渐参与到股份制改造、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的行列中。以湖南省为例,自从2010年浏阳市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以来,永州市,怀化市相继也有农村商业银行挂牌。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整体落后,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低、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小,并且对商业化经营极其缺乏经验,不良贷款化解的条件差,路径少,成为了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羁绊。

不良资产的化解,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众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十分关键,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但是,由于条件的制约,理论上的大量化解方法大都不适用,可操作性差。因此,只有从实践中摸索。笔者调研了在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芷江县农村商业银行,其不良资产的化解方式值得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借鉴。

二、芷江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特征分析

芷江县农村商业银行是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个挂牌的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拥有17亿的存款量。作为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领先的前10家农商行,在改造前,其不良资产比率一度达到30%,由于加强管理,逐渐降到5%左右,改造后则迅速降到1.07%以下,远小于农商行组建时要求的2%的限制比率。2011年改造后,首年利润高达6200万,纳税1500万,一跃成为全县第二大纳税大户。芷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芷江县历年的信贷运行报告的数据显示,芷江农商行一直是全县存贷款增长的主力军。2007年上半年,芷江农信社存款增长5022万元,储蓄存款增加6231万元,涨幅均在20%以上,贷款规模也逐渐上升。到2008年底,存款更是较年初增长22261万元,绝对增长额和增幅均居当年芷江金融机构之首。其中,贷款增加为7719万元,实现了贷款的稳步增长。

1、规模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近几年来,芷江农商行贷款余额在不断上升,但不良贷款比率却在迅速地下降(见表1)。2009年以前,芷江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比率高达30%以上,再加上表外一些无法确切统计的贷款,实际不良贷款比率应该还要高出许多。这与同期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全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4%的数据相去甚远。2007年,正逢我国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优惠的政策使得很多农民合作组织取得了大量的贷款。农信社作为以“三农”贷款为主要放贷渠道的金融机构,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倾斜,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的责任义不容辞。但又由于当时农合组织的法人地位得不到落实,缺乏有效合规的抵押品,同时相关的配套技术引进没有到位,管理匮乏,收益不稳定,导致大量的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了不良资产。2008年底,芷江农村信用社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当中,直接剥离不良资产11139万元,使得其信贷结构得到了极大的调整。其中,芷江农村信用社申请兑付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资金2662成功到账,有2091万元用于置换不良贷款。这使得当时芷江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到2009年,其不良资产比率下降到12%,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后,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严格把关新放贷款,使得芷江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的规模逐年下降。

2、期限结构分析

如表2所示,首先,从绝对量上看,中期贷款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短期贷款,最后为长期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特征。到2011年为止,芷江农商行85%的贷款对象均为“三农”企业和一般农户个人。在县一级区域经济内,行业发展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农户个人贷款大多为短期,规模稍大的农村合作组织会持有一些中期贷款,少有长期投资。这同时也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周期短,回报快的特征。但随着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信贷的长期化趋势明显,这也将会使得不良资产长期化的风险增加。其次,从不良资产的比例上看,短期不良资产占同期短期贷款余额的比例相对于中长期贷款是最大的。这反映了作为短期贷款的主要对象,一般农户个人的经营风险是相对较大的,其技术的缺乏和管理的落后会导致其收益的不确定,从而加大了回收贷款的风险。

3、行业分布

如表3所示,芷江农商行不良贷款分布的主要行业为农林牧渔业。这是芷江作为山区农业大县的经济结构特点决定的,也是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随着近些年商业银行业务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倾斜,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业务放贷的压力增大。广大的“三农”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情况与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农业的发展仍然是三大产业中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近几年公布的数据看,芷江县农业贷款的增长率相较于其他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由于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同年,芷江县金融机构贷款总规模增长仅保持9866万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对中央给予农业的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这使得当地“三农”贷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加大了不良资产形成的风险。2009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与农业相关投资规模再一步加大,从而形成了现在农林牧渔业的不良资产规模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的现状。

4、风险评估

通过以上三个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尽管芷江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①信贷结构单一,比例分布不均,贷款行业集中加大贷款回收风险。数据显示,芷江农信社贷款主要集中于农业,其次是批发零售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且农业一头独大,行业过于集中,容易增大信贷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支持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②存贷比例较低,流动性过剩。尽管贷款规模逐年增加,但芷江农商行的存款增加速率比贷款增加速率更快。截止2011年底,芷江农商行存款已经达到17亿,在市场单一和贷款门槛较高的情况下贷款发放数额仅为10亿。存贷款的悬殊导致了资金运用效率的低下,这不仅制约了农商行自身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③地域限制突出,风险集中。芷江农商行的投资区域目前大都限于芷江县内,这不仅让其多余的信贷资金找不到投放的途径,降低了资金的运用效率,也使得其自身的发展受限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其应该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向周边区域拓展业务,以谋求自身更快的发展。

三、芷江农商行不良贷款化解措施

根据调研可以发现,对于最基层的农村金融组织,谋发展,求改革的最好方法就是立足自身实际,把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措施的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独立台账来分类管理不良资产

芷江农商行在成立以前,一直都致力于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在改革期间,为了能加快清非的步伐,芷江农信社专门设立了独立的不良贷款台账,确保能够第一时把相关的工作进度进行登记,简化操作程序,优先解决相关问题。这样能够实现每一笔债务去向透明化,清晰化,让员工的工作井然有序,极大地提高不良贷款清收的效率。其次,芷江农商行充分发挥其信贷体制方面的灵活性,深入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完善信用档案,推动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积极介入和参与对企业和个体农户的发展建设,在降低放贷风险的同时使原本的呆账坏账企业改善盈利状况,增加回收贷款的可能性。

2、明确员工清收责任同时严格把关放贷

在处理一些较难回收的不良贷款的过程中,芷江县农商行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强力措施。签订收款“军令状”,明确每一个不良资产清收人员的任务和责任,采取严格的奖惩措施,同时还进行清收贷款数量评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不良贷款的清收效率。此外,芷江农商行还采取了不良贷款优先处理的措施。只要与不良贷款相关的业务,都被列为优先处理的范畴,缩短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清收的过程中,芷江农商行还对新发放的贷款严格把关,减少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加强与贷款人的直接沟通,并且保持适时的联系。

3、政府大力支持相关清收工作

在化解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机构的介入,除了能够提供强大的司法保障之外,还能够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行政事业单位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的清收力度。根据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芷江全县共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金融机构贷款73万元,完成全年清收任务的74.5%。同年,加大对企业和非国家公职人员的个人拖欠贷款的清收,共清收不良贷款321万元。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激励,推动当地金融机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起来,互利共赢。2009年,芷江县人民政府就制定了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责任书和相应的考核方案,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与金融的良好互动和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芷江政府要求农信社带头组织“信用村(镇),乡(社区)”的评选工作,极大地鼓励了当地农村农户的还款积极性,同时也为树立良好的信用风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降低了金融机构回收不良贷款的难度。

四、芷江农商行不良贷款化解的经验借鉴

1、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要化解不良资产的第一步,就是要高度重视自身不良资产化解的任务。分析清楚现阶段不良资产的具体情况,同时强化每一个清收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清收奖惩制度,积极调动员工积极性。除此还要加强对新增贷款责任人的权责措施,减小新增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2、正确理解中央政策意图并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化解,中央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扶持计划。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办法》,通过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资金支持政策,切实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欠发达地区的农信社应该认真理解相关政策,积极落实,早日甩掉不良资产包袱限,轻装前行,加快自身发展。

3、完善评级体系同时加强监管

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农信社信贷监控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建立相应的评级体系,保持对贷款大户的密切跟踪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资产的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还应该不忘对其他方面业务的建设。只有让机构整体能力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不良资产。

参考文献

(1)张丽云.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金融与保险

(2)吴爱民.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农村金融

(3)胡滨. 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考察[M].经济管理出版社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探讨
农村信用社资金管理现状探析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信社改革目标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