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跃
在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政治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一、明确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学会创造的核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
1.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疑问,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鼓励学生培养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信息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性,当代中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增多必然会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多层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有敢于怀疑和质疑前人的勇气,“无中生有”、“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
二、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条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疑问,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而且能使其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逐段逐节地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般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见解或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的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1.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鉴别、选择有关问题。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比如,在讲到初三常识“环境保护”中的“我国环境保护”这一问题时,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村环境参观,培养学生观察力,从而发现问题。具体的做法是:(1)做好参观前知识准备,教师在课上讲清“环境保护问题”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党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保护环境的途径。(2)明确提出此次参观的目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村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措施。(3)在实地观察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4)指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通过参观,学生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求学生用写观察报告的形式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发现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这能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护环境而积极思考。
2.培养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这里的培养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要在实践上创新,先要在思想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