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五个结合”

2012-04-29 00:44习桂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3期
关键词:五个结合司马光词句

习桂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与其它训练相结合。

一、读与看相结合

一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都是声情并茂的故事。一年级学生处于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为引导学生抓住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句子来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我让学生认真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的内容。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加上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图说得非常生动具体,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哪一部分写了小朋友和司马光的表现,并且划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最后结合图画,抓住重点词句对比朗读,学生体会到了遇到突发事件时小朋友的慌乱和司马光的沉着机智。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说相结合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乌鸦口渴难耐而又焦急找水的心情,在指名读第一句后,我说:大家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什么呢?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涌现出许多奇特、丰富多彩的想像,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我看见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有的说,我看见乌鸦一会飞到树林里找,一会儿又飞到山上去找;有的说,乌鸦一边找一边说:“渴死我了!哪儿有水啊?”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了乌鸦因口渴难耐而又着急的心情,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乌鸦非常焦急的心情,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三、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里介绍了称象的哪几种办法,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演示一下称象的办法,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边演示边说称象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只有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思维能力才能切实提高。

四、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极富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小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他们把小白兔、小灰兔和老山羊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体会到“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认识到要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五、读与理解词句相结合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语言发展不够完善,他们对文章词句的理解往往通过读来反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词句的理解与朗读割裂开来,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句,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1.利用插图、实物、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低年级新教材中插图数量多,具体形象,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插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解词语。如《咕咚》一课,学生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等词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对兔子面带惊慌的表情和撒腿而逃的动作的观察,理解“拔腿就跑”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表演,把别人拦住,从而理解 “拦住”的含义。学《棉花姑娘》一课,理解“碧绿”一词,通过出示绿叶、枯叶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并且让学生说说“碧绿”一词还能形容什么,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差,课文中出现的词句有许多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或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会到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理解。如《乌鸦喝水》一课中“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学生对“水渐渐升高”理解有困难,我让学生往装了半瓶水的瓶子里放石子,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用“渐渐”说句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且让学生结合实际,想想洗澡时,坐进装水的澡盆里水上涨的现象,学生对“水升高”的现象也就理解了。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运用,再来指导朗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就深了。

3.帮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词句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内部语言的发展不够完善,他们的智力发展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所以在教学中词句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靠下定义解词,靠记忆学句,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利用教材优势,运用各种手段,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在第二册语文园地“我会读”中,出现了六个带“打”字的词语,要求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义的情况。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同样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就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字的意思。我就利用换词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学生纷纷说出了“捕、撑、拍”等,在换词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词语的意思。

总之,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同时把听、说、读、思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就会相得益彰。这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不会是件难事。

猜你喜欢
五个结合司马光词句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学生作文评价教学改革初探
司马光“警枕”夜读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