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声跃
说到纪律教育,需要纠正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就是责骂、体罚,其实它却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水平参差不平的学生集体,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必须强调纪律教育。纪律教育的原则就是:要求与尊重相结合。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提到这样一点:当把学生责骂一顿,一定要给他讲道理,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他,关心他。其实这种方式就是遵循了要求和尊重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在被要求的同时感受到了尊重,教育效果才能体现出来。笔者有幸和本校的特级语文老师共事,其班级管理非常成功,笔者认为对学生要求和尊重并举是很关键的一点。
纪律教育养成的第一阶段是由集体的组织者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当班里的积极分子形成核心,班里树立起学习上进、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抵制不良风气的正气,这时已经进入纪律教育养成的第二阶段。纪律教育的最高阶段是自觉的纪律,即学生遵守纪律的行为,绝不是出于不纯的动机和目的,而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认为应当这样做,其中毫无勉强、造作的因素。笔者分析所在中学很多成功的班主任无不是这样管理的。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初一学年对学生严格要求,一旦违反,严厉处罚,这时候学生很怕,不敢违反(第一阶段)。到了初二学年,班委,小组长,积极分子形成团体,他们互助和竞争不断地推动班级良性发展,并对捣乱学生形成震慑(第二阶段)。进入初三学年,大部分学生已经不需要外在的强制要求,外在纪律已经内化成自觉的、严格的自我约束(最高阶段)。这就是通常说的“老师在和不在都一样”,教师此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维持纪律,解放出来的精力就可以放在中考复习研究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纪律特别是自觉纪律,对班集体的好处是明显的。但有人认为会抑制学生个性,限制学生自由(特别是在如今全面学习美国教育理念,强调个性,自由的背景下)。那么二者是矛盾,且不可调和的吗?其实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自觉的纪律最终是为了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班集体里有良好的纪律做保证,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生在这种氛围激励下,刻苦学习,奋力争优,发挥自己的优势,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体育文化周上,体育特长生、文艺特长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就感,这些难道不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好的环境,成为班里的标杆;文艺特长的学生获得班里同学的羡慕,鼓励,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如果班风是涣散、颓废的,很难想象会出现以上的场景,也无从谈起个性的发展。假如过于注重学生个体的自由、个性,忽视班级纪律的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思想就会影响学生,并形成小团体,反过来压制班集体,最终导致变成“放牛班”,在这样的班里还奢谈什么个性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