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苹 陈秀金 赵君峰 秦翠丽
摘要: 为了在短学时内有效完成普通生物学的教学任务,作者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保障了本院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运行,强化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普通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课程考核
《普通生物学》是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营养与安全三个本科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现象与本质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个体生物学、生物的多样性,到生物的遗传、进化及生态、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体系,是生物学的一个缩影和通论[1]。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界的概貌和普遍规律,拓宽知识面,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提高整体素质,为今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体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应把握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根据不同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结合专业方向及后续的专业课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为今后学生学习打好基础。由于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地讲解,而讲得太多又容易与后续专业课“撞车”,我们根据学科专业的设置和专业后续的课程对重点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如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普通生物学》教学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及生物工程三个专业的学生,三个专业培养方案又各不相同,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又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对内容进行调整。生物工程专业后续还将开设像《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而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营养方式、能量和物质代谢、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内容会陆续在这些课程中做更详细、更系统的讲授。因此,在保证《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合理、科学,教学内容全面、系统、不发生大的跳跃的前提下,内容宜广不宜精,相关内容可由相应学科系统地讲授。而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这两个专业后续课程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不同,因此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量和物质代谢、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在高中知识基础上还要深入展开讲解。不仅如此,我们还增加了微生物及其代谢部分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酶学》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大学里面普遍实施学分制后,专业基础课的课时相应受到压缩。因此,在课程中对于这些高中已经讲过的基础知识,如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人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人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不再做过多解释,而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以提问和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回顾。在考试题目中也适当加入基础知识点的考点,保证学生能有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教学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教学的成败[2]。《普通生物学》中的有些概念或理论过于抽象,单凭老师口头讲授难以理解透彻,因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信息自由表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对教学内容做细致、深入、透彻的讲解,以便把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展现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精作用、血液循环系统、尿的形成过程、条件反射、重组DNA技术等知识时,我们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还节约了教学时间,缓解了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而且有利于教师讲清难点,突出重点,减少笔误和口误。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以上优点,但并非用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师生课堂互动难以把握、信息量大、学生记笔记困难等。现代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实际课程和教学内容,取长补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传统板书会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创造及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做生物学实验是必要的。借助实验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能合理衔接[3]。过去《普通生物学》实验内容基本集中在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如细胞形态的观察、细胞及细胞器大小的测量等。该类实验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但目前我院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是资金问题。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就必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增加实验室面积和实验仪器的台套数。目前学院利用国家与地方高校共建项目资金,补充购买了一批仪器,如PCR仪,酶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一些电泳、层析设备,现已经陆续到位,为开展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奠定了基础。二是《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还需不断完善。作为基础课程的《普通生物学》如何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这需要多门课程的共同协调。
在教育实践中,“产学研”合作教育,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及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在就业上更具竞争力[4]。为此,我们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教师指导下申报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实验基金项目,进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训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如我们学院建有开放性研究实验室的平台,为学生在课余时间独自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我院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各种创业活动,比如酸奶的制作,各种饮料、果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以及参与调研食品厂的工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检验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认识不足、确定能力锻炼方向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教学得失,确定能力培养方向,改进提高的重要途径[5]。然而以往该课程的教学考核基本以“试卷+分数”的方式为主,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一卷定论”评价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少。在成绩评价时,总评成绩完全按照期末考试成绩给出或者仅加入平时考勤作业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没有考虑学生能力发展、个体差异等重要因素,简单武断。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考前要求老师划范围,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而老师学生只关注考核结果,忽视考核过程,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鉴于此,教研组决定将成绩考核方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实现考核方式灵活、恰当,考核方法开放、多样,评价模式合理、公正,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的反馈与激励导向作用。主要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也就是说,《普通生物学》考试试题由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统一组织出题,而任课老师只是参与一部分,考试时,由教研室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考前强求划定范围的现象发生。第二,加强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课程成绩将由平时成绩(含期中考试、课堂讨论、实验成绩、出勤等)和期末考试综合确定,而不再是原来的“一次考试定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产生。第三,闭卷考试要实行集体流水阅卷,统一标准评分。考核方式的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又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也可以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切实发挥考核的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调节、引导等作用,达到以考促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普通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改革,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普通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教学改革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求新、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维安,韦仕珍.普通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2):52-54.
[2]宋玉芝.浅谈生物学教学方法[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5,27,(1):7-10.
[3]陈传红,周亚平,金卫根.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78-181.
[4]周钗美,王昭荣.动科类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浙江畜牧兽医,2005,30,(4):40-41.
[5]席攀锋.高职院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社科纵横,2010,25,(12):53-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