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宝玉
教育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有教法,学也有学法。培根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就如在黑夜中行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呢?
一、学法指导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学习方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学生的情感、动机、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实行教学民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途径。所谓教学民主,就是要求教师将教育民主引入教学中,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所有因素,组合成最优化的结构状态,使教学系统内部各环节密切配合,实现其部分功能的最佳组合,以保障教学过程发挥最大的整体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实践。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书》、《现代汉语词典》等资料,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在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的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进行学法指导。
二、学法指导与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相结合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思维方法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多侧面、多角度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收到实效的关键。一般来说,求同与求异思维,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求同思维突出的特点是由一个方面向另一个方面和目标正向发展。这种思维及其推理,在一个人求学的过程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这对于学习者建立深厚而牢固的知识基础,进而发展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求异思维则往往由一个问题、一个角度,向着多重目标、多角度思考,甚至逆向发展,表现为不求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要求思维过程中产生尽可能多而新的独创性的合理答案。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正是在这种求同和求异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的矛盾运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三、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相统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产生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为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加强了学法上的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对教法进行更新,并结合教法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进行一些尝试。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要体现出方法。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一种方法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就会如何学。例如,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把比较简单的文章留给学生讲解,可以请学生到黑板前当老师。
四、学法指导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学习方法既有一般规律,又有学习者个人所具有的特色。因此,不会存在一个对每位学生都适用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每位学生必须在通晓学习方法普遍原则的前提下,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关键。一般来说,凡属科学的学习方法,均有其普遍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有其相对特殊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从文的角度来说,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写法、不同难度,决定我们对学生从方法的选择到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以及指导上,势必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学习议论文时,应选择从中心论点抓起,再分析如何论证;而记叙文体,则应先把握住人物、事物、记叙的中心。从人的角度来说,要通过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决定指导方法的针对性。
五、学法指导与帮助学生构建学法体系相结合
教师要把每册教材的内容特点,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点拨给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分阶段分项实施。比如,以说明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的单元,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语言交际训练、书法知识等;注重说明文体的写作,要求能抓住特征,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写说明文;记叙文体的写作,要求能写人物访问记、游记。这样,学生对全册教材有了整体把握,学生再分单元、分课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多读法。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多读几遍,大致意思就领会了,同时还能形成语感,积淀在潜意识中,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益处。第二,浓缩法。读一篇文章,先要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抓住主旨。第三,扩充法。浓缩后,再就文章的精彩处,展开联想。第四,立体思维法。指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可以从语言特色上,可以从表现技巧上,也可以从意境上理解等等。
总之,教师进行的学法指导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潜心钻研,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恰当方法,为每位学生找到适当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越来越高,学习过程会更加愉快!
(责任编辑 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