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

2012-04-29 00:44赵凤彪
黑河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贝多芬旋律命运

赵凤彪

初中音乐教学中,欣赏课占据相当的比重。乡村学校与市里学校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第一,欣赏课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视、听多种感觉器官的积极感知,并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在学生感知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提问或谈话来帮助其感受音乐形象,提高听辨能力。

欣赏前要采取直接介绍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欲望,教师的谈话要以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感受音乐为前提,简洁地向学生介绍作品所描绘和反映的内容。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时,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故事。他的一生是艰难痛苦的一生,是与残酷命运奋勇抗争的一生,26岁患耳疾,30岁完全失去听力。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那时的贝多芬痛苦至极,曾一度被驱赶到死亡的边缘,曾经想到自杀,但他最终鼓起勇气向命运挑战,于是具有音乐卓越才能的他,开始了他的第二生命,创作出了惊世之作——《第五交响曲命运》。欣赏了他的作品,知道了他的人生故事你受到什么启示?这样的启发,唤起了学生听的欲望,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加强视与听、听与动相结合的训练。音乐形象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通过音响表达出来。如在教授《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景象——春季播种、秋天收获的喜人场景,启发诱导。这些视觉的表象能帮助学生用听觉、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情绪的变化,加深他们对主旋律的记忆和理解。

音乐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一定的流动性,要让学生随音乐边听边动,通过动作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感知乐曲。不同的年级可视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动作。如摇摆身体、拍手等简单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情绪、节拍等。《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极富舞蹈性。教师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同学们边欣赏边做律动,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动”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印象。

第三,画龙点睛,设计问题。要根据教材欣赏的重点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发讨论为中心。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思考,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如在欣赏《牧歌》时,可介绍这是一首蒙古民歌,歌曲语言质朴,旋律流畅,是一幅描绘蓝天、白云、草原、人们幸福生活的风景画。你去过大草原吗?学过那些关于赞美草原的诗句吗?这么美的景致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达呢?让我们共同随着优美的旋律走进大草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去思考,然后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定式定法可循,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付淑霞)

猜你喜欢
贝多芬旋律命运
春天的旋律
命运的更迭
亦远亦近贝多芬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命运秀
7月,盛夏的旋律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