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分层分级培训体系研究

2012-04-29 04:40任婷
科教导刊 2012年3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分级分层

任婷

摘要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对我国后备人才培养有着现实和长远战略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培训现状和不足,提出在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培训模式,建立学生干部分层分级培训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实效性,实现学员全面发展与高校健康发展和谐统一。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分层分级培训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的各级党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①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与学生干部传统培训模式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明显,给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针对现有不足,改进传统培训的思路和方法,构建新型培训方式,建立学生干部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全员育人氛围尚未形成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工作管理队伍任务越来越重,每天纷繁的事物处理,使其用于深入研究学生管理工作规律的时间被压缩。加之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干部培养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狭隘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全员育人的大局观。进而造成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流于形式,而忽视对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培养,严重影响着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

1.2教师对学生干部期望过高

当今大学生多为90后,是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独立生活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等。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学生干部是由优秀学生组成的,他们的能力已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不必在他们身上花大力气培养”,因而对学生干部潜能的培养不够重视。②喜欢使用具有显性能力的干部,不喜欢培养具有潜在能力的干部,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干部潜力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1.3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

高校现有学生干部培训存在“缺哪补哪”的现象。培训课程设计多从教育者和管理者角度出发,没有兼顾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是以培训者为中心的“教”,而不是以学员为中心的“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不给学员思考的时间,对于提高学员能力水平的关键环节安排较少,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

2高校学生干部分层分级培训体系的内涵及意义

分层培训是指涵盖校级、院级、班级三个层面学生干部,分级理念是指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四个年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岗位的学生干部设计培训课程和实践环节,所设计的培训重点、难点和培训方法均有不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可谓是学生中的精英群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1实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只有创新学生干部培训模式,根据学生干部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培训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干部健康地成长、发展和成才,使他们更加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

2.2履行高校人才培养使命

目前高校竞争日趋激烈,所有竞争都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展开。学校培养出的精英人才越多,就越能够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可和赞誉,在全面提高青年素质的基础上,创新学生干部培训模式,突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赢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2.3理论学习与全面实践相结合

分层分级培训课程按照理论教学、课外活动和实践服务几个环节进行构建,重难点突出,学员可以根据所处年级和岗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课程,大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传播先进理念、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3高校学生干部分层分级培训体系构建

3.1分层分级培训方案设计的原则

(1)培训的系统性原则。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培训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①全方位性: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员需求,实施全方位的服务。②全过程性:培训的过程贯穿于学校发展和学生干部求学生涯的始终。

(2)培训的实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形式多样、培训方式灵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提高学员理论修养的基础上,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规律,注重体验式教学,发挥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参与和合作。

(4)培训体系的发展性原则。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在培训中不断完善,不断改善培训效果。

(5)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提学员素质的基础上,突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3.2分层分级培训课程设计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级的学生干部,施以分层分级培训。从理论学习、课外活动和实践服务三个模块进行课程构建。(1)分层指导。对校级、院级主席团干部要培养其全局意识、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对校级、院级部长级干部要培养其组织策划和执行能力。对班级干部则要侧重培养其工作的熟练度和落实能力,并接受如何与同学和学生工作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培训。(2)分级培训。低年级学生干部主要负责基础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其接受的培训内容具体且实用,如沟通能力、班团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且要利用入学教育和日常教育加强培养,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年级学生干部负责组织的计划、控制、决策和领导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其接受新观念和新理念、制定战略和应对突发事件。对高年级学生干部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锻炼加强培养。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逐渐实行自我管理。学生干部此时的工作重心也发生转移,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工作能力。③

以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干部分层分级培训课程设计为例。如表1所示,(1)理论学习是构建学员完整知识体系的前提,是拓宽思维视野的基础。对于理论学习内容笔者认为一定要少而精,思想性、针对性、实用性强。授课教师选择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丰富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校相关领导,以及校外知名人士和优秀校友。(2)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增进了干部间的凝聚力,提高了竞争和参与意识,丰富了课余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3)实践服务是对理论知识的升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帮助学生干部全面成才。由此可见,理论学习、课外活动和实践服务三者是一个闭环结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学生干部培训向科学化、高效化发展。

4构建有效的分层分级培训管理体系

分层分级培训效果不仅取决于课程的设计,也取决于培训的管理质量,管理的不完善会造成培训效率降低,导致培训秩序混乱,影响学员的培训热情和参与度。

在培训实施前,高校首先要确定好管理培训人员的岗位和所承担的职责,应按照分层分级的原则,划清责任。如校、院级学生组织骨干培训班的管理应纳入学校团委管理范畴;新生班团干部培训班的管理应安排在二级学院。管理考核职责一定要落实在各个管理部门所安排的管理人员身上。其次,要为培训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培训环境因素包括教室布局是否合理、授课设备是否齐备。最后,建立良好的反馈渠道。通过问卷、评估表和评估访谈的形式,了解学员培训满意度、学习获得程度、知识运用程度。询问问题可涉及:课堂反应是否积极、课程对学员是否有用、学员是否喜欢该培训课程、学员在培训中学到了什么、在工作中是否运用到培训内容、对培训老师和培训组织有何意见等。最后将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效果的评估和对组织管理的评估资料进行分析归档,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为今后培训工作更加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②李军霞.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文化论坛,2008(8):34-35.

③岳增刚.明确职责分层分类注意细节-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教育管理研究,2011(40).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分级分层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