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更清晰

2012-04-29 00:44马翠莲
上海人大月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人民币上海

马翠莲

农历新年伊始,上海迎来一个重要事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这是继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颁布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标志,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抓住和用好“十二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阐述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切实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上海的必然选择。

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救市后,以美元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中国深受其害。因而感到金融落后之痛的中国,决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于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成了中国的不二选择。但是,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其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这需要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来满足交易需求。这就迫切要求中国尽快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的外向型经济冲击很大,上海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近期欧债危机恶化、美国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新形势进一步凸显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经过改革开放大发展的上海,比国内其他城市更早形成了建立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优势。上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保险市场等。在金融机构的培育和开放程度方面,上海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作为中国资本最为密集、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已为中国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实业基础和有效需求。

“从国内外及上海的发展形势来看,确实亟需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如是表示。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同样表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规划》基本主线:“一个核心两个重点”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和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取得了显著进展。《规划》将“十一五”时期的工作突出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即:“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为重点”,从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对外开放、生态环境等方面回顾总结当前上海金融改革发展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直面问题和困难,出路仍然是坚持狠抓“一个核心、两个重点”。

《规划》言简意赅地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指导思想”当中三句话,一是坚持“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二是坚持统筹谋划的推进方针,使人容易想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要借力发力、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持续推进;三是坚持“三化”即“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说的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以法治理的意思。

而“发展目标”聚焦在“五大体系”即市场体系、机构体系、设施体系、人力体系、法规体系上。“主要指标”则是对发展目标的数字化,重点是两个时点,一是为时不远的2015年,二是更远一些的2020年。指标不多,但有代表性,看得见,摸得着,可执行,可评估。

《规划》最后列出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上海目标:人民币产品定价中心

一个大国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一定需要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顺应人民币在全球日益广泛的流动,此时确立上海作为人民币产品全球中心,是对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的一次再细化。

按照到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要求,此次《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是: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此次《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建“八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地”,即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人民币产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金融资讯服务中心,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以及逐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聚集地。

在具体规划目标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的交易额要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另外,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到2015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汇率基准等。因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现在就是由上海的外汇交易中心产生,这后面两点就意味着,未来人民币的基准利率和汇率都将在上海产生。这无疑是支撑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交易中心的最主要的措施。同时,一直以来市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最终方向和路径也变得非常清晰了。

加快人才集聚重软环境内生引力

金融人才的集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而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端金融人才的匮乏,也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吸引金融人才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之一。

此次《规划》指出,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左右。目前,上海金融人才瓶颈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结构上,即存在着“基础型人才相对饱和,熟练型人才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非常紧缺”的问题。《规划》指出“加快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营造有利于金融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为上海未来金融人才发展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

纵观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过程,其形成和发展往往体现为这些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对上海来说,要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就必须重视软环境建设。

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软硬环境,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2008年曾做过一个判断:从硬件角度讲,以现在上海的条件和基础,5至10年,上海金融中心赶上香港应该没问题,但考虑到法制环境、思维模式、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上海金融中心的软实力要赶上香港,可能还要等10至20年。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长期过程,软环境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两者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与硬环境相比,与经济全球化接轨的政策政务环境、监管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软环境是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的内生变量,因为这些因素能使市场交易成本降低,提高金融市场容量,从而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无论如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更明确线路更清晰。2015年上海基本确立全球人民币产品中心地位,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产品基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资产管理和跨境支付清算中心……这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个利好消息。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人民币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怎样认识人民币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