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近年来,国内某些大型超市出现了低标高结、标签价格和结算价格不一致等不正当现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本文针对价格欺诈行为展开讨论,分析了价格欺诈的内涵、特征、危害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消费者利益 价格欺诈 解决办法
一、价格欺诈的内涵及特征
1.价格欺诈的内涵
所谓价格欺诈,就是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我国《价格法》第14第1款第4项和《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3条对此都做了规定。
2.价格欺诈的特征
第一,欺骗性。这是价格欺诈的最本质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经营者为了获取利润,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就采取了欺骗性手段,使消费者对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价格不甚明了,从而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第二,损益性。经营者的欺诈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让消费者付出了较多本不该付出的金钱和精力,短期看也使经营者有了收益,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则使经营者面临信誉丧失的局面,最终会使经营者得不偿失。
二、价格欺诈的危害及原因
1.价格欺诈的危害
首先,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价格是市场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市场供求状况的灵敏反应,是消费者购物的首要考虑因素,而经营者进行价格欺诈,就会导致价格信号紊乱,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其次,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价格欺诈就是明显违反了法律,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2.价格欺诈的成因
第一,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了市场经济,但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很多信用制度要么流于形式,要么还没建立,大多经营者信用意识淡薄,相关信用档案不健全,经营者的行为很少受到信用约束,商业道德水准低,导致违法行为滋生。
第二,很多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愿意采取找商家协商、找消协维权甚至是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宁愿忍气吞声,经营者就是利用了这种善良心态,大肆价格欺诈,放任胡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第三,对于价格欺诈,我国虽然出台了《价格欺诈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文件,但总体上层级较低,法律条文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较少。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现行法律对价格欺诈的处罚力度不够。按我国《价格法》,对消费欺诈最高罚款50万元。2010年初,家乐福等超市价格欺诈行为曝光后,有关部门根据这项规定,对涉案的19家超市门店累计罚款950万元。可是,家乐福的营销数据显示,2010年家乐福在华182家门店,销售额为420亿元,单店年销售额2.3亿元。罚款50万元,对实力雄厚的家乐福、沃尔玛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三、价格欺诈的解决办法
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督促经营者提升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
首先,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对所有经营者的信用档案,不能有所遗漏;其次,应该着重完善信用体系本身,建立经营者信用定期考评制度,组织消费者、政府部门等多方面力量对经营者进行考评,;建立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记录,甚至包括经营者本身虽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当经营者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公开提示提醒经营者,如果仍不能改进的,建立经营者黑名单;最后,应将经营者信用档案由特定部门保管,公众可随意查阅,建立信用档案联网制度。
2.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保障
广大消费者是对付经营者价格欺诈行为的最广大力量,单个消费者力量虽然弱小,但滴水成海,集体的力量总能战胜不法经营者。为此,应加强对消费者的维权教育,可以通过消费维权教育等活动来进行,鼓励消费者对任何损害权益的行为都积极斗争,消协、媒体等单位和部门同时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为消费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零散消费者损失利益较少,或者零散消费者难以对抗实力雄厚的经营者,或者受损害的消费者人数较多的情况,可以在立法中确立公益诉讼制度。
3.完善价格法律法规,提高惩罚力度
(1)制定并完善《价格法》相应的法律法规。现行《价格法》虽然明令禁止价格欺诈,但缺少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配套,导致对价格欺诈行为明显无力。同时将明码实价作为价格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予以规定。
(2)理清现行法律法规冲突及不合理之处。集中精力制定《反价格垄断法》,把以部门立法为主交叉存在于《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险法》、《电信条例》、《招投标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有关限制竞争行为,以价格为纽带,进行分类型整合,消除对同一行为、不同部门理解与解释不一,造成法律的歧义与执法的混乱。
(3)提高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执法不严是导致一些非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只有严惩重罚,才能惩一敬百。对此,首先可以提高处罚数额上限,处罚基数以经营者一年或者其他时间段之内的收益为基础;其次,一旦确认商家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就让其失去了重新进入市场的资格。
参考文献:
[1]顾应春.价格欺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0,(03)
[2]刘建洲.治理价格欺诈行为的有效途径.商场现代化,2010(14)
[3]王卫国.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法学,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