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29 18:39:51崔振洪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32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

崔振洪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通过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050-02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以高度专业化和知识密集为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深化社会分工,减少交易成本,创造就业岗位,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看,改革开放后,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渐增大,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007年,我国的服务业产值为100053亿元,在GDP中的比重为40%,以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依然较小、发展水平也较低,但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十二五”计划中指出要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但长期以后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找到这些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值来看,2000—2007年,仓储、交通运输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大,大约为40%左右;金融业、信息服务业、计算机软件业等行业可以为生产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速度也很快。但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代表行业的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咨询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较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其次,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结构看也不合理,交通运输、邮政、仓储的就业人数最多,而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最少,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2]。

(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差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分析服务业竞争力时,我们主要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首先看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2007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41551亿元,占服务业总产值的49%,占GDP的20%;而根据《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的相关数据可知,同时期美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总产值的76%,占GDP总产值的51%;我国经济学家陈凯测算出同时期英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32%;薛敬孝测算出同时期日本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GDP的3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方面,我国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都已超过服务业总产值的50%,而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从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看,我国的差距更大,发达国家在该指标上大约是我们的2倍以上。再看就业人数方面。根据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可知,2007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吸收就业2329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8%;而同时期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口为5297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39%;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口为2472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37%。由此可见,美、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是我国的10倍以上。从上面的比较可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差,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3]。

(三)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均衡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不平衡,总体表现为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展的趋势。不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交通运输、邮政、仓储等行业与本地区工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表现为从东北地区扩展到江苏省东北部地区,再到广东省的弧状分布。金融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行业在一线城市及东部大城市迅速积聚,形成了实力较强的地区金融中心,其实力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呈现出分散的点状分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由于发达地区人均收入较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更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当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分布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的布局。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比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专业人才,因此,城市布局的历史因素客观上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地区集聚。其次,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務业代表的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科学研究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发达地区,这些地区较好的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这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最后,信息化程度也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局域布局的因素之一,在信息化时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将国内外市场衔接起来,也需要信息技术进行产品创新。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这就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向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区集聚。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促进产业融合,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性企业服务,因此,其发展与农业和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农业与工业发展基础之上,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只有农业和工业不断进步,才能创造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促进其快速发展。但我国农业和工业多以粗放型方式生产,竞争力也大多体现在廉价的劳动力和低成本的资源投入。工业企业的内部结构全而不精,专业化分工不科学,造成外包项目少,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从事出口加工业务,属于低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大。因此,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鼓励制造业企业将自身核心业务之外的非核心业务转包给生产业性服务业企业经营,制造业企业只专注于核心业务。其次,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是连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纽带,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关联产业与相关企业间的联系。最后,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引进营销型服务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改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国家进行政策扶植和规划指导。虽然,我国在这几年提出了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计划,但却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2000年之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用作越来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而且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国家需要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定一个中长期发展战略,积极创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發展外部环境。首先,我国必须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规划和细分,分别制定发展目标,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行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提供的是无形服务,容易形成无序竞争,国家和行业协会要制定严密的服务标准,及时规范行业秩序,形成行业内良性竞争的局面。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优惠的税收和扶植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大多具有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因此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应在信贷等发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在某些区域集聚的特征,因此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更大,政府可以建立高新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总之,政府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应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4]。

(三)因地制宜,借鉴国外经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发展不均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指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拥有众多的细分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不能用单一的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以优先发展金融、科学研究、信息咨询等行业,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周边地区扩张,做到以点带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以优先发展邮政、运输等行业,改善基础设施。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也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国外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起步早,水平高,对我国制定政策有较好的参考作用,此外,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也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如果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借鉴国际经验是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客观需要。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培养

生产性服务业是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密集型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上。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科研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基础型人才。但我国现在的人才结构和人才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我们首先要立足于对国内人才的培养,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基础型人才,也要发展高等教育满足行业发展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其次,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各种行业的职业认证标准和体系,建立更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国外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于国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满足生产性服务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J].经济研究,2004,(1).

[2] 杨丹辉.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评介[J].经济管理,2008,(9).

[3]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6).

[4] 于文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8,(2).[责任编辑柯黎]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47:30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8期)2016-12-13 03:42:45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9:22:26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6:11:19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39:40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34:16
反腐与经济增长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07:06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2:42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