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华
一次校内听课,无意中发现学生书桌上与课本同时打开的还有一本《语文课课通》。课上学生时常对着它照本宣科,一切都很顺利,但很显然,学生的发言苍白空洞,没有感情。课后,我做了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2名同学中39名有《语文课课通》,版本也多种多样。《语文课课通》上每篇课文主要的项目有:目标直通车、背景资料包、字词百花园、句段风景线等。课余时间和同事们一交流,原来各班学生多数在使用《语文课课通》。走进新华书店,发现各版本的《语文课课通》应有皆有。《语文课课通》作为教学工具书正被学生普遍使用,看《语文课课通》的多了,查字典的少了,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客观上分析,使用《语文课课通》有利有弊:
益处很明显:《语文课课通》作为一种教辅用书,立足于课内的重点、难点,着力于课外的延伸拓展,将基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具有新颖、实用的特点。合理使用它,它就是学生预习、自学、搜集资料的好帮手,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弊端也显而易见:《语文课课通》内容丰富,字词句篇可谓面面俱到,但是它省略了思维的过程,直接呈现了结果。照搬《语文课课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很容易产生惰性,不愿意主动思索,只愿被动接受《语文课课通》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表达综合能力将难以提高。
所以,我以为《语文课课通》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正确认识其性质,有效使用它,才能让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明确性质,端正思想。
不谈教辅用书的商业盈利价值,《语文课课通》如此畅销,被广大师生接受并使用,自有其存在价值,但是它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过程。语文学习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如果我们使用《语文课课通》仅仅是因为方便,可以省掉查字典、读文章、动脑筋等学习过程,那么还不如摒弃它。事实上,不少学生恰是如此,预习课文时,不读文章,直接抄《语文课课通》上的词语解释、分段、主要内容等,以便交差。上课时直接读《语文课课通》上重点句的理解分析,作业时直接抄“习题导航台”上的内容,导致雷同、空洞的答案满目皆是。
以《长江之歌》为例,文尾中心议题“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情怀的?”《语文课课通》上呈现的答案是“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指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奔腾不息的气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她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她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指她用跟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她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这样的答案看似通畅切题,但是非常空洞,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没有丝毫的帮助。学生对这一中心议题的感悟,应该建立在对长江的具体了解上,了解她的地理概况、悠久历史,丰富物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充分组织语言,抒发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理性使用,提高效率。
《语文课课通》有利有弊,作为一种学习参考资料,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合理使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让学生更好地亲近文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为预习导航,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预习中合理使用《语文课课通》,可以增强自学效果,提高预习效率。
例如《三亚落日》一文,《语文课课通》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三亚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为学生了解三亚做了铺垫;在《字词百花园》中,不仅注写出生字的音、形、义,而且有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多音字广角》中把学生容易混淆的字音重点标识出来,如“悄然无声”的qiǎo,树冠的guān;《辨析阁》中“摇曳”和“摇摆”的辨析……这些内容,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消化,预习效果会显著增强。
(二)为积累知识服务,拓宽学习视野。
语文是一门重视积累、拓展的学科,所谓“厚积薄发”,积累的语言材料多了,用时自然水到渠成。如今,随文积累、拓展相关的语言材料、以一篇带多篇的学习方式比较普遍。语文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课余搜集和文本、学科相关的资料、信息,如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其他作品等。这种举措本无可厚非,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现实中不少家庭并不具备这样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不少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网络,只有电视和比较有限的课外书,更没有条件经常去图书馆,搜集资料的其他有效途径更少。此时,《语文课课通》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了,因为它整理、呈现了和课文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为学生课外资料的搜集提供了便利。
再看《三亚落日》一文,《语文课课通》中不仅呈现了三亚的背景资料,“知识百宝箱”栏目还呈现了含“日”的成语和俗语,以及描写落日的诗句。其中,含“日”的成语在成语字典中能查到,但俗语和诗句在字词典中是很难查到的,即使查到也是分散出现,没有针对性。此外,《美文感悟亭》中还呈现了巴金的名篇《海上日出》,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同样,如果把这些内容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为复习引路,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不言而喻。复习时,如果有一条线索,能比较准确地呈现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相关信息,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有帮助的。《语文课课通》按课文编排,立足于课内的重点、难点,突出了课外知识的积累延伸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若能有效利用它自主复习,效果肯定非常明显。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忽视或出错的内容,经过强化,印象会更加深刻。
如《明天我们毕业》一文,重点字音教诲的huì、炽热的chì、临帖的tiè、窗明几净的jī:积累部分称赞老师的成语和名人名言、描写同学情谊的成语等,都是复习时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复习时若能充分利用它们,效果显而易见。此外,《语文课课通》除呈现文章的相关内容外,还呈现了每一单元习作和练习的重难点,为学生自主复习提供了参考。
以上强调了《语文课课通》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在学生预习、复习和积累拓展环节中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中不可以直接拿来照本宣科、作业时绝不能不动脑筋照抄不误,所以我认为应禁止学生在课堂中使用《语文课课通》。《语文课课通》上直接呈现的词语,如果不懂其意,也需要及时查阅词典,把《语文课课通》和字词典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总之,应先阅读课文并积极思考,然后再参考《语文课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