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 蔡昌许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课程,通过该课程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面对新形势下的错综复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通过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方式方法等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38-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零基础的“机盲”,也有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也有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甚至在某一方面颇有研究的“高手”;面对这样新形势,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教学改革可以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
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符合自身需求同时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尊重个体差异、面向主体、突出精英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做的是分层教学,就我校的经验是对新开课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然后进行分层;成绩优异的参加A层次教学,成绩一般的参加B层次教学,A层次教学以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中信息处理员级别为导向,B层次教学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officeB为导向;其次,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课程网站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网站上拥有各个层次的习题、测试、课件、讲义以及学习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化教学也是各课程改革的趋势。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许多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东北石油大学的“一体五化”模式[1];北京物资学院的2+1+2”模式[2]等,为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
2立体化的教材建设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的内容由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等;第二部分操作部分,包括操作系统中文版Windowsxp、Office2003办公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网页制作和邮件收发;这两部分内容也是一般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教材内容与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大多数学生自己电脑上使用的已经是Win2007操作系统和Office2010套件,但教材,机房硬件环境,考试平台等原因,仍讲XP系统和Office2003,则要给学生补充Win7系统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的一些操作知识;现在Andriod系统非常的流行和普及,在讲操作系统知识的时候也应该作一些介绍;讲网络知识的时候也非常有必要给学生普及什么是“云计算”、3G这些计算机新概念。作为新生必修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面向实用,兼顾体系。教学内容要随着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更新而作更新和补充,要确保给学生更丰富,前沿,实用的技术和知识。上课时把握好“应试”教育与“及时”教育的平衡点,才能使过级率与实用知识兼顾,建立立体化教材做到面向实用,兼顾体系。我学院在院领导的带头下,编写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用教程[3]。
3灵活的考核方式研究
考核方式对教学来说是导向;灵活的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学计算机教学效果评价中,应更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从单一笔试或者单一的机试转化到笔试、机试相结合,甚至可以完全开放式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果。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更合理、更灵活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期末成绩改由多项内容构成除基础理论题、文字录入题、Windows操作题、Office操作题外,加进能够体现学生创新和设计能力的实验作品,例如flash动画、Photoshop作品、小报设计和网页设计等,这样期末成绩就包括平时成绩、实验作品和网络化机试,三部分各占一定比例,用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察成绩+作业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甚至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免考核,以刺激学生争取做优秀的学生。
4形式多样的答疑方式
教学计划的改革,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72学时,变成了64学时,但课程内容比以前的增加了一倍左右,这些改革增加了授课教师的难度也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幅度增加单次课程教学内容,给学生当场答疑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发展的今天,网络是个很好的平台,在课程网站上建立答疑系统,同时我校还安排了任课教师每周一次的答疑辅导;另外,还可以通过QQ群、Email、电子邮件、微博、以及课程中的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答疑,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得答疑不再限于时间和空间,成为师生广泛交流的场所。对答疑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把经典问答作为教学资源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师生查阅,这样使学生方便参考就无需重复提问,教师也不在需要重复回答同一个问题。
5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高素质的教师对改革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提高教师素质一直是教师的追求和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素质提高,一是需要建立稳固上进的团队,二是要不断对团队输血,更新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我学院建立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讲课比赛;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不断选派人员进修深造,提高现有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外来优秀人才,拥有一批爱岗敬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6.1“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在教师引导下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可以引入目前很看好的有“任务驱动”教法。教师适时地设计一些综合性“任务”留给学生,(比如制作简历,求职ppt,帮助教师进行期末成绩汇总等),学生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开始主动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发现相关理论知识和问题所在,教师再指导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带着问题的学习方法,不但不会成为负担,还会成为一种渴望。
6.2激励学生兴趣的教学法
计算机的一些术语枯燥难懂,必须通过对计算机深入学习才能理解;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比喻法、比较法、启发法、趣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如何在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搭建软件概念。一般教材上编写是按计算机机器语言描述,然后是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计算机机器语言的描述通常是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这样一句描述对没有学过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逻辑电路的学生来说,什么样的语言能直接被计算机直接识别,是很难理解和不可能理解的。教师在授课中可以用教室里的电灯系统举例,把开关排序编号,开关闭合为1、断开为0,写出电灯系统中的指令系统;然后再用这个指令系统,编写一个控制教室电灯变化的程序;这个程序学生也能设计出能让它直接执行的硬件。在授课中通过这个例子,我发现许多学生由迷茫眼神变成了眼睛发光、发亮,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机器语言是怎么回事,理解能被直接执行时怎么回事。再比如说:讲到计算机码制时,讲原码、反码、补码,如果只讲它们的生成机制,不讲为什么除了原码外还需要其他2种码制,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特别枯燥和乏味,但是讲解补码是为了把减法转化成加法来做,通过举时钟例子,让学生知道补码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这样就能使3种码制串联起来,学生也会觉得学习到新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使学生对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7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学科。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现在,提出了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方式方法等入手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的变换,进行改革调整,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衣治安.《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118-119.
[2]李蓉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2+1+2”模式[J].计算机时代,2012-4:55-56.
[3]董德春,任友俊等.《大学计算机基础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4]牛磊.任务驱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