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

2012-04-29 00:44舒伊
科教导刊 2012年35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建构概念

舒伊

摘要互联网(Internet)是一种新兴媒体作为全球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使用对人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对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本文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进行了研究,从互联网的特点,知识整合的过程,认知过程等角度介绍了互联网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知识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一个联通全球的动态网络,一个全球最大的媒体,一个在全球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的平台。青少年已成为互联网用户中的主力军,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的资源。诚然,互联网具有快速、灵活、便捷的优势,但也正是这些特点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特别是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认知过程和对知识整合的能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碎整”之别

1.1互联网“碎”的特点

1.1.1零琐性

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输入关键词,便会有成千上万条的回应,但这些回应的信息大多很零碎,因为互联网会自动在各种文章中提取关键句以符合输入的关键词,而查询者也只会快速浏览急需的信息,并不会完整地将文章浏览一遍。互联网上的信息大多数形式单一,其中纯文字信息占了大多数,这是由于形式单一的信息编辑效率较高,且纯文字信息对传者来说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对受者来说读取速度相对较快。

1.1.2跳跃性

人们在互联网中浏览信息,浏览器会不知不觉就打开几十个网页,在一个个超链接间跳来跳去,而往往忽略了最开始的查找初衷。通讯窗口又开始闪烁,随手回复几条信息,又想着去看看邮箱里收件箱有没有新邮件。关掉邮箱,又在微博上游荡,不一会就被滚滚信息潮流甩在身后。在互联网上人们往往会从一个节点出发,在扩展开的多个相关的节点间跳跃,然后再选择某个新起点,继续出发。如今网上流行的是这样的阅读习惯:节点,跳跃,短句,跳跃,节点。信息在互联网上就不断地跳跃着。

1.1.3快捷性

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当代社会所发挥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加上科技的进步,网络的速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其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中国先后启用了数个国际光缆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快捷性便成为网络的一大特色。在网络中,“快捷”,“效率”,仿佛就是一切。

1.2知识需要“整”

1.2.1知识整合的认知发展过程

在皮亚杰的早期著作中(1936年版《儿童智力的起源》),在对适应与智力的解说中提出了同化和顺应的概念,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对于知识整合来说就是进一步纳入的新知识能不断更新旧有的知识,并扩充各种片断或分散的对象元素,填补已有单元结构的空缺,使具有可以发挥功能的总体性能。皮亚杰指出“我们把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啊而发生的改变称为顺应。”也就是说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识过程。就知识整合而言是继续深入建构,再一次建构体系来适应新的知识,提升至另一种可以和谐运作的机制,使各部分性能得以相容、适应、互动及配合,最后达到平衡。

1.2.2知识整合的抽象过程

知识整合是清晰思想的工具。知识整合是从许多特殊的事物中抽象出一个普遍的概念,从而形成一个清晰而确定的概念。苏格拉底十分强调定义的重要性,也就是整合各种知识的重要性。苏格拉底深刻地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虽然特殊事物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变化或消逝着,但它们里面却有某种东西是同一的,从不变化,从不消逝。①这也就是在说事物的定义、本性。知识是分散的、凌乱的,但我们要做的是从这些散开的知识中抽象出它们的本性,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将其整合起来。就像帮助弱小,维护公正等正义行为,我们可以说这些是行为是正义的,也就是说正义以某种方式与一个特定的事物相关联,但这个事物既不等同于也没有穷尽正义的概念,而要知道正义到底是什么,正义的概念的什么,就需要从各种特殊的行为中抽象出一般的概念,也就是将各种知识整合起来。

2化“碎”为“整”

知识整合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将各种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找出其中的同一性,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学生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知识整合的发生和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方面:联系、转移、融合、主动两方面缺失。

2.1联系

知识整合的前提就是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能够推动知识的流动和扩散。联系也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能起同化新知识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对新知识起到固着的作用。知识整合力的实现,需要有效知识管理机制作保证。没有科学的知识管理,知识整合力是无法发挥作用的。知识管理的第一阶段是知识的收集和整理,虽然互联网里的信息很零碎,但互联网这种有形网络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具有储存知识的大量的知识信息库以及方便知识流动的信息通道的功能,能加强这种联系。

2.2转移

知识能否转移关系到知识能否被整合。转移就是将新的知识转移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着点作用的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奥苏伯尔指出:个人在一特殊学科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由其头脑中的一个层级构成的。而在这个层级结构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②要根据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先确定核心知识点(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时时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知识点,抓住知识的中心与要领,统揽全局将新的知识转移到主体之中,与原有结构中的知识纵横联系,另外要打破知识的界限和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重建新的知识结构网络。通过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高层次、整体化的认知结构,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碎整”之合

虽然互联网有着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不利的特点,但也正是这些不利因素能有效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更好地应对这些特点。

首先,网络上的信息虽然很零琐,但这些零琐的信息也表现了文化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共享性,使许多资源得以共同分享,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让青少年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他人的认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学生们登陆各种网站时使用的用户名的多样性就能看出一个个渴望创新的个体。

其次,网络虽然具有跳跃性,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但在网络互动中,青少年思维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在网络文化中,网络语言可算是最具创造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大量形象、生动、独特的网络语和网络图片的流行,也反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青少年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快捷地获得有益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的时间、空间界限,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的能动性,完善了知识结构。

第三,通过网络的快捷性,学生能快速了解当前的各种最新信息、知识,这对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很有有利的,能不断扩展,填充个体的原有结构,以至于能够打破知识的界限和原来的知识结构,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新知识,重建新的知识结构网络。

注释

①[美]S.E.斯通普夫J.菲泽.西方哲学史[M].匡宏,邓晓芒等译.世界图文出版公司,2009:32.

②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6.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邢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4).

[4]李宏,雷雳,王争艳,张雷.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1(3).

[5]任孔冰.论大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

[6]彭文波.教育网络化及其引发的教育心理学问[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建构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幾樣概念店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