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字点滴

2012-04-29 08:42:44岳洪彬
寻根 2012年4期
关键词:彭祖名菜青铜器

岳洪彬

“鲜”,会意字,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这是字典上的解释。在我们现代语言中,鲜字常被解释为“新鲜的”“鲜艳的”“少见的”“鲜美的”等意。至于鲜字的来历,则知之甚少。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时,第一次出野外是跟韩榕先生去山东日照发掘尧王城遗址。当时我们考古队就住在尧王城村,还从村里请了位年轻姑娘做饭。时过近20年,厨娘的姓名和她做的大多饭菜,都已随时光流逝而淡忘,但有一道菜却记忆犹新,后来我还常常与友人谈起。这道菜就是鲅鱼、羊肉炖豆腐。刚开始吃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知有鱼、有肉,而且味道鲜美。后来一问,才知是鱼肉和羊肉的结合。当时我们戏称此菜为“鱼羊鲜”。正是经常有这道鲜美的“鱼羊炖豆腐”,50多天的紧张发掘下来,我不但没瘦,体重还增加了10多斤。从那以后,我对“鲜”字就有了特殊的感觉。

偶有闲暇,上网一查,发现彭城(徐州)还真有一道传统名菜——“羊方藏鱼”。据《大彭烹事录》记载:彭祖小儿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不允。一日,夕丁捕得一鱼,无奈家中正炖羊肉,其母趁彭祖不在,把鱼藏羊肉中同烹,鱼熟取出,夕丁食之。彭祖回,食羊肉时觉有异香之味,即问其故。其妻详告,彭祖如法重制,果然鲜美异常,由此创制了这道“羊方藏鱼”的名菜。据说,“羊方藏鱼”现在仍是徐州的地方名菜之一。但听徐州的朋友讲,“羊方藏鱼”的制作,古法取材十分讲究,夏秋要用羯羊配鲫鱼,冬春要用阉过的牝羊配鳜鱼。看来任何一道名菜的创制,可能于偶然处得灵感,但都要经过长期不断的试制、摸索才能得到经验。

2004年夏,我在安阳殷墟遗址主持发掘,在一座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高级贵族墓葬中,出土一批青铜器,约40余件,多数铸有二字铭文“马危”。其中有一件青铜圆鼎(图1),腹内有许多动物骨骼(图2)。原来埋葬时鼎内应是盛有炖好的美味肉食,时经数千年,肉质朽尽,仅余骨骼。经鉴定,这些骨骼有羊骨、鱼骨,还有猪骨等。由此推测,至迟在商代,人们已经开始把羊和鱼放在一起合炖,并已感知到鱼羊搭配的鲜美滋味。但是,甲骨文中尚未见有“鲜”字,想必商人的这种鱼羊配的感觉尚较朦胧模糊吧。

那么,“鲜”字最早始于何时呢?

前文曾提到,商代甲骨文中没有“鲜”字,商代金文中也未曾出现此字形。可见,商代只知鱼羊合炖之美味,尚未创制“鲜”字于文体。然而后世文献记载,西周初年,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受封于鲜,其后人以“鲜”为氏等。这里的“鲜”,是地名,大致位置在中国东北地区。现在的朝鲜族人,仍以箕子为其祖先。不过,这些记载多为晚世的传说,有待考证。

但是,的确出土过一件青铜器,叫“鲜”簋,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铭文记载说,在康王时期,有一个叫“鲜”的人,曾得到赏赐贝和铜若干,铸铜器以作纪念。说明至迟到西周康昭时期,“鲜”字已经出现,并有人以此为姓。

《诗·大雅·韩奕》中有“炰鳖鲜鱼”的记载,《老子》中也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说法。说明至少到两周时期,“鲜”字不仅已经出现,而且用法已很熟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彭祖名菜青铜器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48
彭祖的故事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24
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方水土一方人
晚晴(2018年4期)2018-12-07 04:52:06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32
传承彭祖养生之道 造福现代人——另有首创速勃绝招
认识“晋式青铜器”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54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大众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06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
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