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英
摘要: 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只有教师“乐教”,才能让学生“乐学”。作者在结合中职卫生学校多年临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应做“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这一“清如许”的源头,才能达到实现“快乐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乐学精神,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教师快乐教学重要因素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眼,学习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必须做一泓清泉的源头,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生活,积极求知的“半亩方塘”。据此,我谈谈快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教师要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懂幸福,并享受幸福生活。西方有句谚语:“幸福的人能在每片乌云上都找到光亮的边沿。”幸福的人是乐观主义者,有着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教师幸福是一种乐教的职业境界。
热爱生活的人,他的生活是有方向的,态度是乐观的,工作是积极主动的,能在平凡琐碎的工作生活中寻找、发现并传递快乐,细心地收获教书育人的幸福,能达到“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的境界。
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然后才会爱学生,才会用幸福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个学生。教师欣赏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就得宠,他就会朝着老师喜欢的那个方向发展。如此的阳性强化,教学便会取得明显成效,教师的工作也会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也会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乐教”,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教师要尊重生命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68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为人的高级需要,指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教师懂得尊重生命,才会更好地珍爱学生,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流露出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很容易放松与开放自己,自然而然地“乐学”,并能尊重老师,乐教便得以真实的存在。
尊重学生,要从细节做起,如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通过课前提问教师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让学生意识到他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进一步去复习,掌握知识。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尊重学生,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恰当的回应。如一个学生回答出来一部分答案,老师可以予以肯定:“你已经掌握了……很好,能否再从你的信息库里搜索一下,看看还有哪些方法?”“对于这个问题,你的信息库还要链接哪些知识呢?咱们找同学来帮忙,好不好?”鼓励学生互助,提供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机会。即使学生回答错误,对他的勇气也应予以肯定。完善问题的答案后,要肯定学生的互助行为,感谢这些主动帮助解答问题的同学,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最后,要求学生闭眼冥想,引导学生完善其大脑的知识库。如果班级学生数量不多,50人以下,就可以师生围坐成一个圆,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教学情境,整个教学都是在安全、温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和老师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简短的几分钟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为新课程的进行做稳妥的铺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共赢、共乐。
三、教师要热爱教学
一个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人必然热爱教学,很难想象一个对教学倦怠的老师会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就要培养对教学的炽爱。因为工作不仅是工作,还是一种爱好。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对待教学,如有着巴菲特先生“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境界,像热爱生活和爱孩子一样带着感情去从教,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和耀眼的光芒。
四、教师要优化知识结构层次
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四大基本素养: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其中教师教育思想决定教师知不知道“教”,教师的教育智慧决定教师能不能“教”,教师的专业精神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教师的专业人格决定教师能“教”得多好。只有自觉培养专业精神,才能做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才能对学生亲和、平视、呵护、理解和尊重,才能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收获丰硕的成果。
1.专业的知识结构
翻开中职专业的临床教科书,从整体到每一章节,都遵循由基础到临床知识应用的规律。所以,教师接到一门课程后,就要把该课程整体内容熟练把握、钻研透彻,教学时对内容的梳理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如在教学时可以进行前后的知识链接。在讲解前面基础知识时,可以适时链接后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其对知识的吸引力;在讲解课本后面临床知识的同时,及时复习前面相关联的知识,加强记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教学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由浅入深,使整体知识客串,学生也学会很好地梳理课本内容,以增强记忆效果。
教学中,也可以把不同科目的相关内容进行链接。例如讲解《产科学》中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时,可以链接《妇科学》中月经失调章节。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属基础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学起来也很枯燥;而月经失调的表现,不少女生有体验,很感兴趣。如果按照书本的内容顺序讲解,几个月后就学习月经失调的内容,这时的教学还要花费至少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复习前面的内容,经验显示,教学效果很差。这样的直接链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还能缓解因教学时间紧张带来的压力。
当然,这样的教学对教师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摸透教学内容,而且要把语言组织好,把复杂的专业术语易化,使学生能听懂,有兴趣地听,主动参与,最终掌握专业的知识。否则,会越讲越乱,最后自己无法收场。
2.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
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职业学校卫生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除了要帮助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外,还要学会应对一些应激事件,如应对急诊的重症患者,面对死亡的病人,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穿插此方面的内容及相关训练,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各学科的知识是息息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否则就不会为学生所接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论语》的开篇之语。孔子晚年尚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乐学是乐教的前提。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精神,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
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其中的乐既有教师的乐,又有学生的乐,还有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产生的乐。教师如果乐于教学,就能够从教学中发现乐趣,并获得成就感,获得教学的持续动力。教师自身的素养如一泓清泉,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而且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在教师“源头活水”的感染和引导下,会获得探索知识的奥秘的快乐,从而激发探索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自然也乐在其中,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伍新春,张军编著.教师职业倦怠预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