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思考

2012-04-29 00:44刘丽云
科教导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符号语言语言数学

刘丽云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正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选择怎样的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所有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阅读效率

阅读是人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阅读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当前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一些教师为了考试分数、升学率等一些功利性的目的而选择了轻视甚至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这一现状从一些学者所作的研究①②③也可看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并选择合理有效的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1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内在动机,让数学阅读贯穿数学教学过程始终

从范良火等人所作的研究④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数量远比教师要求的阅读量要少得多,而学生在课堂前、中、后三个过程中阅读量最高的是在课堂中,原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内在动机及教师的直接指令。的确,学生缺乏阅读的内在动机和教师缺乏有效的检查是导致学生数学阅读量减少的两个主要原因。基于此,我分别从课堂前、中、后三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数学阅读进行了思考和反思,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课堂教学前。大部分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即阅读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新课的学习。但仅仅是宽泛的要求,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难以实践。因此,对课前学生的阅读要有具体的要求,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阅读与新课有关的数学知识,了解新课知识的来源去向。这一方法能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对新课产生探索和求知欲望。二是要求学生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了解新课所需的旧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巩固反思,承上启下的学习过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产生的问题也是学生数学阅读的动机之一。以上这两个具体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新课知识灵活使用。有要求就要有检查和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堂前两分钟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这不但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展示,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阅读渴望。

(2)课堂教学中。课前阅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对新知产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贯穿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呢?“还课堂于学生”是再好不过的了。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一味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并不好。这其实是源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数学阅读充分满足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诠释。这一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列出问题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提纲自行阅读教材,之后由学生将问题解决,教师加以补充,完成新课知识的学习,后十分钟由学生独立完成当堂练习。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指明了阅读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避免学生放羊式阅读,既浪费时间又毫无成效。因此,问题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问题设置顺序要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最后问题要涵盖本节新课知识,突出重难点。这种通过问题导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数学阅读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这也正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3)课后阅读。课后阅读即课后复习、总结与反思,它相对于课前及课堂中的阅读来说更易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它在数学阅读中却占据着重要地位。课后阅读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回味反思,将新知搭建于原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中,使知识系统化。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上升到理解与运用的层面,知识的获得也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了培养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①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主动阅读教材和资料,以获得新知识的提升。②要求学生课后先阅读当天所学知识,再完成布置作业。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晚修开始时便拿出作业本,急于完成作业,然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翻看教材知识点、公式及例题对号入座,做作业的速度也是不快,作业做完后对新知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原因在于没有对新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反思。因此要求学生先阅读教材,真正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以后再完成作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的硬性要求和监督之下,长期执行下去,学生便会感受和享受课后阅读带来的好处,课后阅读的习惯也渐渐养成。

2重视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是阅读者对数学材料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包含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心理过程。数学材料一般是由数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组成,这三种语言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转化。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是有效数学阅读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进程中,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在阅读数学材料时,有时很长的一段文字语言,几个数学符号或一个图形就能说明,复杂问题即可简单化,而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数学语言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进行转化训练。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这三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运用尤其突出,几乎每个定理都可以用这三种数学语言表示,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这三种数学语言间的相互转化。又如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再去解题。

(2)在数学阅读中采取“分步走”的策略。近几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为数学命题的热点之一,这种题型一般篇幅较长,构思别致新颖,涉及内容较广。这类题一是考察学生的心里素质,二是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对于篇幅较长的题型,例如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分步走”的阅读策略,即将题目分成几个小部分,然后分部分阅读,将每一小部分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逐一击破,最后将所得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汇总,进而解题。这种“分步走”的阅读策略也让学生在心理上客服畏难情绪,产生自信心,有助于解题。

加强数学阅读,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灵活有效地策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语言数学
语言是刀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数学教育中的符号语言及其教学
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