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燕
由于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往往会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起学习英语兴趣下降,学习成绩滑坡,从七年级上期就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我个人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尤其是七年级的英语教师,首要任务是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教学
小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初一的,他们对新老师更是有着很多的“幻想”。如果我们在新学期伊始,就让学生读、背、默单词、音标、句型,这些是最单调乏味的,是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许多同学可能会因此对初中的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学生学习凭兴趣、靠督促、缺乏主动性。教学内容以简单日常对话为主,读和写的训练量都很小,语法知识几乎空白。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让他们慢慢适应初中大容量的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问题,我采取了分阶段侧重解决、各个击破的措施。如,在批改书面作业时,采用书写评分和内容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书法竞赛活动,以求达到书写规范的目的;在教单词时把音标融入里面,让学生既学了新单词又复习了音标。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基本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操练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操练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初中后,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更注重应试。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发言的少;书面作业多,口头练习少,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很充实,实际上学生能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因此,初一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上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保持小学英语教学的风格,以学生活动为主,活化教材,逐步加大应试教学的力度,完成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小学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形象直观式、情境表演式、轻松音乐式、愉快游戏式等等,以此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那么,我们也应多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三个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英语;多用“节目式”训练:在学完几个单元后要学生人人参与,自编节目,举行英语晚会。当然,还可以组织“英语背诵比赛”、“单词擂台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改变提问方式
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不是很多,因而在每节课上,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中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很多,加之班额较大,即使在英语课堂上也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那么,怎样才能兼顾各类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我认为,中学教师可以在提问方式上做一些改变,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遇到简单的问题时,把机会给他们后进生,让他们多展示自我,并从中获得自信心。二是教师应对后进生和有进步的学生多鼓励和表扬。有的教师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常溢于言表,但对后进生的进步常无动于衷,很少鼓励较差的学生试一试。在农村,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操练英语的场所,如得不到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滋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扼杀了学习主动性及兴趣。
四、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在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为了既继续保持同学的兴趣,又不使两极分化更严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以及学生个体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把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班级人数的40%;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班级人数的50%;C层为基础生,占班级人数的10%,对这些学生只要求他们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在教学目标上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拉着走、多鼓励”的教学方法;对B层的学生采取“重概念、多练习、强激励”的教学方法;而对A层的学生则采用“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也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各个层次的学生。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正确处理这个问题一定能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这样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从小学平稳过渡到初中,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初中的英语学习乃至其他的方方面面,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与研究,以求得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