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水利“海归派”与黄河治理

2012-04-29 00:44薛华
寻根 2012年4期
关键词:治河黄河水利

薛华

水利“海归派”的代表人物

在早期的水利“海归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仪祉、张含英、沈怡、郑肇经、曹瑞芝及汪胡桢、许心武等人,他们大都带着西方国家先进的水利思想、知识与技术,带着挑战黄河、造福中华的决心与热情,积极投身于黄河治理,有的更是与黄河結下了不解之缘。

李仪祉(1882~1938年),原名协,字宜之,后循其音改为仪祉。陕西蒲城人,其父李桐轩和伯父李仲特,为清末关中地区知名学者。李仪祉自幼受父辈刻苦学习态度的影响,尤其是从伯父那里接触了《九数通考》《西学大成》等西方科技著作,对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那年,李仪祉在同州府(治今陕西省大荔县)考中秀才第一名。1904年,李仪祉与胞兄李约祉一起被推荐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学习。1909年毕业,获举人衔,被陕西西潼铁路筹备处选派前往德国柏林皇家工程大学土木工程科学习,攻读铁路与水利工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仪祉与大批留学生回国参加革命,因回到国内后南北和议已成,他回到故乡陕西,参与创办了西安三秦公学。1913年,李仪祉再赴欧洲,到德国、俄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家“考察河流闸堰堤防”,目睹了西方诸国水利事业的发达景象,更加感到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颓废,痛定思痛,他决心以改变中国水利落后面貌为己任,于是改入柏林但泽工科大学,主攻水利专业。

1915年春,李仪祉学成归国。适逢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决定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广招人才,李仪祉欣然应聘,出任教授和教务长。1918年5月,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工作的李仪祉,受校主任许肇南的派遣,到直隶、山东两省考察黄河实况,这是李仪祉第一次实地考察黄河,也是他精彩的治黄生涯的开始。

张含英(1900~2002年),山东菏泽人。1918年考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1年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备取生,赴美国入伊利诺大学土木系、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土木工程学硕士学位。1925年学成回国。

沈怡(1901~1981年),浙江嘉兴人。1914年入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21年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留德期间便写过《中国之河工》德文稿,后获博士学位,为我国水利界第一位“洋博士”。1925年学成回国。

郑肇经(1894~1985年),江苏泰兴人。1912年,考入南京民国法政大学预科,毕业后改考德国人办的上海同济大学医工学堂工科,后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科。1921年,郑肇经从同济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接着被选送到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深造。在跟导师恩格斯学习期间,郑肇经参加了恩格斯主持的黄河模型试验和治黄原理的研究工作,为他们翻译、介绍中国水利史料,同时也把导师的论著《制驭黄河论》译成中文发表,引起业内关注。1924年,郑肇经顺利毕业,获得德国“国试工程师”学位后回到了祖国。

曹瑞芝(1890~1953年),山西襄汾人。191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1919年考取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水利机械、水利建筑、盐碱地防治与土壤改良等专业。192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

水利“海归派”在黄河治理上的实践与贡献

作为水利“海归派”的旗帜性人物,对黄河治理贡献最多、最大的是李仪祉。李仪祉是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任委员长兼总工程师,他首创黄河上、中、下游统一管理,制订治黄方略和工作计划,拟定各项规章制度,逐级建立管理机构,加强水文、泥沙、测量、河工试验,对黄河进行广泛的勘测研究,并全面整修了黄河堤防工程。

李仪祉悉心研究黄河治本之策,提出科学治黄的主张,制定了防洪、航运、灌溉、发电兼顾的治黄方针,从历史上局限于下游堤防防洪工程,到把近代水利科学技术与传统河工相結合,提出符合黄河实际的上、中、下游统一治理的方略并付诸实践,把治理黄河的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李仪祉撰写的《黄河水文之研究》,是研究黄河水文最早的重要科学论著。根据他制定的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规划,先后在黄河干流增设了8个水文站和若干个水位站,还成立了黄河测量队,进行下游河道测量,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李仪祉十分注重开展河道模型试验,他多次介绍德国水利专家恩格斯的河道模型试验技术,亲自联系并促成1932年在德国奥贝那赫水工试验场进行的黄河河道治理模型试验,并推荐在德国留学的李赋都参加试验,这是我国治理黄河历史上首次进行的河道模型试验。

李仪祉对家乡陕西的水利事业倾注毕生精力,先后完成了泾惠渠、渭惠渠的建设,筹备了洛惠渠、梅惠渠的施工,并亲自拟定了陕南汉惠渠、褒惠渠、谞惠渠等及陕北定惠渠、织女渠的工程计划。

李仪祉关于黄河治理的著作甚丰,其中许多著述如《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黄河治本的探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计划》《治理黄河工作纲要》《黄河治本计划概要叙目》《治河略论》等都非常重要,至今还是人们研究治理黄河的重要参考文献。他在主持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期间,还编辑出版了《黄河水利月刊》,促进了当时的治理黄河学术交流,也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治理黄河史料。

张含英学成归国后,目睹黄河泛滥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数次向当局提出治黄建议,唯因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年代,他的建议没有被当局采纳。于是,他转而专注于治河历史与治河理论的研究,自己的治河思想渐渐明晰。1931年2月下旬,李仪祉连续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导治黄河宜注重上游》《治黄研究意见》等文章,“指破数千年治河之弱点”。张含英读后迅速撰写并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论治黄》一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今者李先生所论‘宜注重上游实乃治河新法。若与昔日‘专治下游相对而言,殊能唤起民众之特别注意;然若就治黄全体而论,只注重上游,又似未尽治黄河之事。”张含英认为黄河治理应当上中下游并重,同时,他尖锐地剖析了黄河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的社会原因,如河政不统一、思想保守、新的科学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等。文章发表后,张含英一度担心会冒犯当时已享有盛名的李仪祉。但在事隔不久的一次聚会上,李仪祉见到张含英后,立即笑容满面地向他伸出了手,表示了对张含英观点的赞许。193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李仪祉出任委员长,张含英则被任命为委员兼秘书长。两位近现代著名水利专家的相识与共事过程,成为水利科技界的一段佳话。

1941年,张含英就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47年,张含英在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黄河治理纲要》一文。这是张含英研究黄河问题20余年的总結,全面、系统地表达了张含英的治河主张与思想,是治黄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沈怡从德国一回来便开始着手编写《黄河年表》。1933年9月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1年,沈怡担任甘肃水利林牧总公司总经理。在甘肃任职期间,他先后转战湟水、洮河、纳河、大通河、大夏河等流域,领导修建了湟惠渠、洮惠渠、溥惠渠、納丰渠、靖丰渠、登丰渠、永丰渠、永乐渠等水利工作,并在河西建成了当时国内第一座大型土坝蓄水工程——金塔鸳鸯池水库。1946年4月至1947年1月,受全国经济委员会之托,负责接待外国专家团考察黄河,事后将各种治黄研究资料和报告整理成《黄河研究资料汇编》。同时,他还研究了治黄史,总結了治黄经验。

郑肇经从德国回国后,一边从事教学,一边编写了《河工学》《渠工学》《海港工程学》《水文学》《农田水利学》等教材,在教材中既注意介绍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也重视总結我国古代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1939年,郑肇经的专著《中国水利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水利史研究的开创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如果没有郑肇经的《河工学》《中国水利史》作指导,要想写就《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水利史那一部分内容是不可能的。”

郑肇经十分关注黄河的治理与研究,从他20世纪30年代主持全国水利工程和全国水利科学研究事业起,为治黄做了大量的工作:组设洮惠渠工务所、云亭渠工务所,办理洮惠渠、云亭渠工程;巩固黄河下游堤防、调整河槽,完成关中八惠,把绥、宁、甘水渠等列入全国“五年水利建设计划”;在西安组设一等测候所,设置航空测量队,设立河南水文总站,并由中央实验处统筹陕甘鲁皖四省水文总站;等等。

1925年,曹瑞芝写出山西有史以来第一份《治汾计划》和论著《山西水利状况及今后之进行方针》。在这篇论著中,他运用现代水利科技思想,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开发汾河和发展山西水利水电事业的设想和方针。

1928年冬天,曹瑞芝任河南省水利局工程师,他对黄河进行了勘查,编写了《河南黄河水利初步计划书》。针对黄河下游两岸河高地低的特点,他开始研究设计用虹吸管把黄河水吸过大堤放淤灌溉,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郑州花园口、开封柳园口等地安装4寸虹吸管获得成功,使堤外的农田得到了黄河水灌溉。后来调到山东省建设厅水利组担任技正,又把虹吸技术在历城王家梨行、齐河红庙、青城马扎子、滨县尉家口、蒲台王旺庄等地推广,既可灌溉农田,又可补供北运河航运。此后,他又被推举为冀鲁豫三省虹吸工程联合勘查团团长,率勘查团徒步沿黄河勘测几个月,获得大量的资料,为黄河下游制订了详细的虹吸引水工程计划。

水利“海归派”对黄河治理的影响

水利“海归派”在近代黄河治理中的实践是十分丰富的,贡献是非常全面的,涉及防洪、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水文、泥沙、水力发电、航运、测量、引黄灌溉以及治理方略等,几乎涵盖黄河治理与开发事业的各个层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一股股清新的风气。他们对黄河治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吸收西方科学治河的水利思想,倡导遵循自然规律治水。

水利“海归派”在西方国家亲眼目睹了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水利知识与技术,更接触了先进的水利理念与思想,使他们对水利的认识实现了飞跃。李仪祉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的第一节中,就慨叹西方国家“近世纪科学愈阐明,而治河之术亦愈精……中欧各国几无不治之河,航运之外,兼利及农工各业”。

郑肇经在其《河工学》中写道:“世界河流,各有特性,治河方策,亦将随之而异,宜于甲者,未必宜于乙,合于乙者,又未必合于丙。是以欧美治导河流之方法,莫不因地制宜,而有所差异。况吾国黄河之难治,举世成知,西方学者,方孜孜研讨之不遑,而吾国数千年修治黄河之方法与经验,岂容漠然视之。”

第二,确立了上、中、下游统一治理的方略,黄河治理方略从此推进了一大步。

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一文中,李仪祉系统分析了中国历代治河方针,并与国外近代水利专家的主张进行比较,肯定了中国历代治河思想中的许多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同时,他也痛感仅在下游治河解决不了问题,提出“今后之言治河者,不仅当注意于孟津一天津一淮阴三角形之内,而当移其目光于上游,是则予此篇最注重者也”。这是治理黄河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注重上游的治理。后来李仪祉又在多篇论著中论述上、中、下游统一治理的观点,对治理黄河的目标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第三,引进西方先进的水利科技,直接推动了黄河的治理。

水利“海归派”们不但将西方国家先进的治河观念、治河思想带到我国,还亲自引进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治河方法与技术。

1933年8月,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不久的李仪祉派安立森去泾河、渭河、北洛河、汾河及陕西、山西黄河干流实地调查洪水情况,调查到8月8日陕县站洪峰水位为298.23米,洪峰流量为23000立方米每秒。这是我国最早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的水文调查。李仪祉率先开始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研究黄河水沙特性,并总結了黄河流量变化的规律:“冬月最小,春令时有涨发,五六月间低水重现,但不如冬季低,盛夏暴涨,含沙特重。”与此同时,李仪祉还对水库和河道泥沙进行了分析研究。他率先开始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研究黄河水沙特性,亲手设计制作了悬移质采样器“直立瓶式泥沙采样器”,在民国时期得以广泛应用。他还主持进行了黄河上第一次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李仪祉在水文领域的研究与发明不仅为黄河水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国水文工作开启了发展思路。

郑肇经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工试验技术引入中国,在河海工科大学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水力试验河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水工试验。他还著书立说介绍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先后编写了《河工学》《渠工学》等大批权威的教材。

水利“海归派”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地把他们在西方国家学到的水利知识与技术运用到黄河的治理中来,直接推动了黄河的治理工作。

第四,注重黄河资料的搜集整理,为研究治理黄河提供依据。

张含英在其著名的《黄河治理纲要》一文中,开宗明义地说:“治河之一般资料,应急谋普遍充实,其急要者,并应加速调查观测之。”

沈怡在他的《黄河治理研究之目的及范围》一文中,谈到将来的黄河治理工作时,就黄河资料的重要性写道:“在整个工作中,目前所有之各种研究诚微乎其微。设计流域开发之工作,工程以外,经济的与社会的兼而有之。如无充分之资料,或有资料而不加以思考,即贸然作任何开发黄河之主张,乃一极为愚蠢之事。仅赖想象而作决定,乃最最不科学之做法。”

李仪祉的《治理黄河工作纲要》一文也专门有一节“整理材料工作”,提醒人们“若不早日搜集而整理之,则恐年久无存,且昔人之经营,可作今日之借镜,是以应将各种材料搜集整理之也”。而李仪祉对于黄河水文、测量工作卓有成效的部署与领导,还有亲自创办《黄河水利月刊》等行动,莫不显示了他对黄河资料搜集整理的重视。

总之,早期水利“海归派”对黄河治理开创性的研究,为后来的现代黄河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旧中国,水利“海归派”们大量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实际上都很难得到实施,正如张含英后来在《历代治黄方略探讨》一书中所说:“清代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在治河上,对于近代科学的引用则完全置之度外。直到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测量了河道地形,设立了一些水文站,进行了一些河道治理的模型试验,建立了一些水利保持试验区,但是对于河流的治理与下游的堤防,以及其他除害兴利措施,则一概不准动。这时近代科学技术虽初步引入中国,但也仅限于研究而已。”

尽管如此,以李仪祉为卓越代表的早期水利“海归派”,把西方水利科学技术知识与中国丰富的传统治黄经验相結合,与黄河的具体实际相結合,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统一治理的新思想,推动了传统的经验治黄向现代科学治黄的转变,为以后治黄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打下了基础。正如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拓者王化云在一篇谈水土保持工作的文章中所说:“1946年人民治黄开始后,最初我们对于水土保持并不了解。读了著名水利学者李仪祉的《黄河治本的探讨》《黄河治本计划概要叙目》及治黄专家张含英的《治理黄河纲要》等专著后,才有了些认识。”王化云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水利“海归派”给予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重要启发。

作者单位:黄河博物馆

猜你喜欢
治河黄河水利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方策是什么?
A Finite-Time Convergen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Action Iterated Dilemma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黄河』
《治河论》浅谈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