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 活化教材

2012-04-29 00:44:03杜海良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数性质数学知识

杜海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本一般是指教科书,即教材,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提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前提是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在达到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再灵活地使用。这就要求“创造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的内涵,掌握教材的本质。通过研读教材,从而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以最佳的方式呈现,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原型启发,自然生成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很多数学内容都是生活事实的抽象、概括。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

“圆,一中同长也。”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为圆下的定义。“圆的认识”的教学关键是认识圆“一中同长”这一思想,有了这一思想,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和特征,以及画圆的原理、方法学生就能很轻松地获得。但是,“一中同长”这一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认识起来比较困难,能不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原型”呢?

课始,首先创设投球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依次判断:“围成怎样的队形向球筐投球,比赛才公平?”(如右图)接着追问:“为什么要围成圆形队伍”“球筐为什么要放在中心”?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悟,很自然轻松地回答:“只有围成圆形队伍,并且球筐放在圆形队伍的中心,每个人到球筐的距离相等,这样比赛才真正公平。”这些朴素的语言正是“圆,一中同长也”思想的体现。球筐位置要处于圆形队伍的中心,即“圆心”,每个人到球筐的距离相等,即“半径”都相等,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告诉学生“半径”这个名词。这样,“圆心”“半径”这两个概念也是“圆”中最重要的概念都在解决“投球比赛”这一生活问题中自然生成并理解透彻,学生对圆的认识由生活原型向数学模型实现了飞跃。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上面教学所选取的材料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数学现象,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把抽象的知识与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优化、组合起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操作、验证、推断、交流、评价,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二、重组优化,事半功倍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据,它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解题策略等人类文化的结晶。面对静态的数学文本,教师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对教材的研读水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效果。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材的编排是首先教学“小数的意义”,接着是教学“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最后是“把非整万(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其中“小数的性质”与“小数大小的比较”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小数的性质”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0.3元和0.30元”,接着借助直尺自主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上述两组等式的特点,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是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比较0.48元和0.6元的大小,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分析,感受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本质。

三、追本溯源,一清二楚

某个具体内容的数学本质既表现为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又表现为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属性,还表现为统摄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对数学知识、数学本质建构心理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数学理解。有了数学理解,学生就会向有意义的学习发展,缺失数学理解,学生就会变得机械而被动。要使学生对数学本质有深刻的理解,教师首先自己对教材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比如,对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许多教学都是通过对一组或几组分数的观察比较,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或者再举例验证,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对于性质的原理几乎没有涉及。为什么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不为0的数后,分数的大小不会变呢?学生的理解因缺少意义支撑而停留在“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上。这样的教学,虽然学生也能通过熟记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加以运用,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等,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学生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归纳应用,没有进行深度数学思考的机会,而思考正是数学课的生命力,缺乏思考的数学课是枯燥的、索然无味的,是体现不出数学的魅力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本源是什么?该怎样进行教学?江阴数学的智囊团——脱产班给出了答案。

片段:

师:图中阴影部分可以怎么表示?

生:■。

师:你能找出一个与■相等的分数吗?

生:■。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4是怎么得到的?2又是怎么得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原来一共是2份,对折后每一份又再分成了2小份,所以现在一共是2×2=4小份,阴影部分是1×2=2小份,所以阴影部分现在用■表示。

接着师生再继续找其他与■相等的分数,与■相等的分数,并说明理由每个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

通过以上数形结合的教学,学生自然能发现把每一份再分后,一共的份数(分母)、阴影部分的份数(分子)是怎样变化的,变化后的分数还是表示阴影部分,也就自然得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性质后可以继续让学生解释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其实是什么意思,同时除以一个数又是什么意思?并在头脑中想象图形和再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能扎实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更是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追本溯源,认识更为深刻,同时也加深了课堂的深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让教材真正成为“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让教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教学内容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用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会学、想学、乐学。

猜你喜欢
小数性质数学知识
小数加减“四不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中等数学(2020年6期)2020-09-21 09:32:38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中等数学(2019年6期)2019-08-30 03:41:46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厉害了,我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