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 发展; 兴趣;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主要体现两点:一是要注重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行为的尊重;二是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授学生以渔”,更应“授学生以渔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明确指出“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他在书中写道“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漠,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他用两个感叹号表明了自己的鲜明态度,也让每一位阅读者明白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何其重要。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找出适合孩子们的阅读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喜欢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智力。
一.方法的选择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孩子发展的需要
新西兰的阅读教学世界有名。他们在小学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常用的主要有六种:分享阅读法、指导阅读法、持续默读法、大声朗读法、作品讨论法和作品表演法。这些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阅读量、学生数量、学生年龄段、阅读材料的类型、教学重点。一堂阅读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并不局限于使用一种方法。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课课必合作,课课必探究,不管学生的年龄阶段,也不管教学内容本身的不同,都使用同样的方法,使阅读教学模式化,造成千课一面。我们应改变观念,关注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采用有针对性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我们生怕学生读不懂,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和分析文章,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积极的意义建构者。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帮助者和观察者的角色,教师用观察和谈话的方式,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困难、实际阅读水平,随时给学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应集中在所读材料的内容上,而应在阅读策略、规则的指导以及语文能力的扎实训练上。
三.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由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的阅读教学很少用持续默读法、讨论法和表演法。这三种方法表面上看浪费时间,但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持续默读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品讨论能使人集思广益,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作品表演需要孩子自己选材,编出剧本并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演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虽也有讨论,但多数仅限于课堂上短短几分钟,并且讨论内容浅显,常常形式化。其实作品讨论可以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共同拟定读书任务,共同约定讨论时间,自己规划讨论内容。重要的是讨论和表演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阅读和学习变得非常有趣。小学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在枯燥的字词句的分析和讲解中,把语言肢解了,不仅远离全方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而且使学生越来越厌恶语文学习。
四.阅读题材广泛,选材注重孩子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通常是以课本为中心,阅读题材有限。而这样的教育,用课本把孩子们限定在极为狭小的学习空间里,让学生用所有时间来“吃透”课本,并让学生误以为课本就是知识的全部。其结果,令人厌倦的课本和作业使孩子们厌倦了整个有趣的知识世界。要让阅读“活”起来,孩子们才会对其感兴趣。我们不妨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阅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可选除课本以外一些关于历史名人、运动、娱乐、冒险故事和科学系列的材料,还可以从杂志、报纸和历史文献中选择短小的文章学习,让我们的阅读教学题材广泛、内容鲜活有趣。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方法是否有效,是检验阅读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甚至“授人以渔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周春玉,教师,现居陕西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