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秩序:影响舆论监督的因素探讨

2012-04-29 19:14张雷刘晴
新闻世界 2012年4期
关键词:河北大学舆论监督秩序

张雷 刘晴

【摘要】当前舆论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从舆论监督的影响要素入手分析其发挥作用的条件,良性秩序之下,舆论监督的作用非常明显;秩序混乱的状态下,舆论监督起不到作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秩序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清晰有效的监督主、客体;秩序混乱的环境下当事人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参与到混乱的秩序当中来。我们应分清形势,在秩序井然的状态下,要自觉遵守秩序,还要尽最大努力维持这种秩序,使得舆论监督能够发挥作用;在秩序混乱的状态下,我们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拔高舆论监督的影响力。

【关键词】环境秩序舆论监督主体客体

一、案例介绍

2011年9月24日,河北大学研究生院对新入学的2011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体检,体检过程持续了近6个小时。在6个小时的体检过程中,学生们既出现过遵守纪律、自觉排队的情况,也出现过秩序混乱、肆意插队的局面。纵观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良性秩序之下,舆论监督的作用非常明显,人人自觉排队,秩序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秩序混乱的状态下,舆论监督起不到作用,前拥后挤,秩序混乱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二、原因分析

1、秩序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清晰有效的监督主体,这使得秩序破坏者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融入到良性秩序之中

众所周知,舆论监督的形成过程离不开主体、客体和不符合公共意志的行为存在。如果说完整的舆论监督过程是由这三方面来决定的,那么舆论监督能否起作用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监督的例子,知而不报、恶意诬陷等等。类似的这些行为违背了舆论监督的初衷,不但起不到社会“公器”的作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变为一些特殊利益阶层谋取暴利的手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舆论监督的构成要素都存在却为何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呢?在笔者看来,社会秩序的好坏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理应作为第四要素并且能够作为影响舆论监督能否起到积极效果的关键所在。秩序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清晰有效的监督主体,这使得秩序破坏者不敢藐视他们的存在,从而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融入到良性秩序之中。以河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体检为例,就能够证明这一点。

此次学生体检的分布是这样的:在校医室一楼进行验血、胸透检测,二楼测试视力,三楼测试肺活量。我们都知道验血这一项体检过程比较特殊,需要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抽血,所以人们需要在特定时间段进行,排队也就如同长龙般延伸到了室外,而此时的监督对象包括排队的当事人,来来往往的人群,维持秩序的医生护士……在监督对象如此清晰的状态下,同学们秩序井然,体检效率高。

2、秩序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明确舆论监督对象,从而减少监督过程中的各种阻挠因素

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行为主体时刻进行着角色转换,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监督者到被监督者……但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公共事务这个大的范畴,既如此,则免不了参与相关的社会互动,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同样也是监督对象。

众所周知,我们进行舆论监督,是为了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为了平息各种不稳定因素,所以说,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我们需要独到的眼光,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但要善于发现监督对象,更要在监督过程中明确监督对象,减少监督阻碍。在这里,秩序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明确舆论监督对象,从而减少监督过程中的各种阻挠因素。同样以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体检为例:

24日上午,学生们在视力测试区等待体检的时候则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监督者只有排队当事人以及一名医务人员的情况下,同学们秩序井然,排列有序。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医务室二楼的视力测试区域设置成了“靠两边,空中间”的格局,也就是学生们分别在墙的两侧站成两队,中间部分留出通道供医务人员监督。在这样的格局下医务人员对整个长队能够一览无余,而且排队的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他同学的站队纪律情况,是否有插队现象,对于想要破坏秩序的人起到了威慑作用。这主要归功于良好的环境秩序,正是这样的秩序为舆论监督消除了障碍,包括视觉障碍、内部障碍等等,明确了监督对象,促成了监督效果。

3、秩序混乱的环境下当事人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参与到混乱的秩序当中,从而使舆论监督起不到效果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在外部环境下独自从事一项不符合公共意志的事务的时候,他往往会左顾右盼、战战兢兢,不自觉的就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一旦这种行为发生在人群当中时,便会激发部分人的“人性恶”,这部分人就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参与到混乱当中。

既然从众心理普遍存在,我们则需要把握众人的方向,把他们引入到好的方向和环境中来。可一旦秩序混乱了,也就缺少了清晰的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我为人人也就变成了人人为我,只会造成更大的秩序混乱,这种局面是非外力不可解决的。所以说,秩序混乱的环境下当事人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参与到混乱的秩序当中,这便难以形成清晰有效的监督主、客体,从而使舆论监督起不到效果。河北大学研究生体检在胸透的环节的失控便证明了这一点。

当天的胸透安排在了体检的最后一个环节。那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进行完了其他的体检项目,都在等待做胸透,而且这里的队伍排列也出现了“分叉发芽”的局面。体检开始后,在外面站队的学生由于有着清晰的监督主体而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可这样的结果却让他们不进反退。原因在于楼道的里面已经出现了白热化的局面:楼道走廊已经没有了队形,人群挤成了“疙瘩”。看到这样的状况,在外面等候的学生受到从众心理的驱使也一窝蜂地进入了走廊,作为部分监督主体的当事人已经完全消失殆尽,与之对应的监督对象也不再是清晰的个体,尽管医务人员投入到了维持秩序的行列当中,可依旧难以维持秩序局面,舆论监督在这里起不到作用。

三、引发的思考

通过对河北大学研究生体检所出现的各种场景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两点,并以此规范类似社会行为。

第一、在秩序井然的状态下,当事人不但要自觉遵守秩序,而且还要尽最大努力维持这种秩序,以使得舆论监督能够发挥作用。

秩序井然,小到一次学生体检,大到社会环境,都是我们需要不懈努力的。只有在秩序的良性运作之下,我们的规则才能真正的得到维护,舆论监督才能发挥作用。

西方国家奉行新闻自由,报纸等媒体及尽猜测、窥探、曝光、揭露之能事,使得大小官员们都处于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 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谨慎小心,其处境可谓极不自由甚至尴尬。国际透明组织每年都进行全球范围的国家廉洁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芬兰、冰岛、丹麦等三国名列前茅。在芬兰,送礼会被官员视为侮辱其人格,该国已有30多年无重大犯罪事件①。正是这种廉政意识已经深入了群众的脑海,才使得类似这些国家的舆论监督持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二、在秩序混乱的状态下,舆论监督根本起不到作用,我们需要果断借助外力的作用,以恢复良性秩序,促成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树立冷静思考问题的观念,分清什么时候需要舆论监督,什么时候需要果断借助外力,而不是一味的拔高舆论监督的作用。的确,舆论监督作用大,它是社会的瞭望塔、安全阀和社会民主的大平台②,但我们也需要明确一点,一些即使适合于舆论监督的事件也不是单纯的舆论监督所能解决的,没有好的秩序,舆论监督也形同虚设。在秩序混乱的状态下,舆论监督根本起不到作用,我们需要果断借助外力的作用,以恢复良性秩序,促成问题的解决。

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爆发彻底摧毁了萨达姆政权,但其中的危害却远不只是战争本身,这次战争不但摧毁了政权,同样摧毁了伊拉克的社会秩序。战乱期间,人们打杀抢掠,保存多年的巴格达博物馆被抢掠一空。古巴比伦文明遗产也在秩序失衡的状态下消亡了。我们不得不感叹舆论监督在秩序失衡的状态下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总之,舆论监督在维护社会秩序过程中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牢牢把握这一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具有清醒的头脑,在考虑运用舆论监督这一利器的时候首先考查事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清影响舆论监督发挥作用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运用好舆论监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①高峰,《廉洁来自有效的监督》,《老友》,2010(10)

②黄丽,《论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功能及其完善》,《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作者:张雷,河北大学2011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刘晴,河北大学2011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河北大学舆论监督秩序
赵浩岳作品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秩序与自由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孤独与秩序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招生现状分析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