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摘 要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在解决新生适应问题方面体现出局限性。在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新生入学教育必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主要教育路径,延长适应教育时间,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 适应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base on the Career Planning
XU Shansh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Traditional Entrance Education has some limitation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adaptation. It's necessary to put the career planning into the pat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extend the Entrance Education,create new content and form, which will help freshmen to adapt the new life in universit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ra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Key words difficulty adaptation; entrance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和发展困扰仍很常见,亟需更科学、合理、及时的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培养健康的成长心态、清晰的发展意识、综合的个人能力,以应付未来严峻的就业挑战。
1 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分析
自我认识模糊不清。大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了解自我的欲望,但是却缺乏自我探索的科学方法和适当引导,以至于大学新生对自身人格、兴趣、需求、价值观、能力等特质认识不清,这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困难,无法在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上寻找到与自身兴趣、能力、需求等相匹配的切合点,而产生内心茫然、学习无动力等困扰,也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偏低,对自身能力评估过低,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出现自卑、退缩、逃避等现象。
角色变化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面临着校内角色、社会角色、自我角色的转变,假如缺乏有效的引导,将不能平稳过渡:从中学的高材生到高校的一般生转变,往往会无法自我认同;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社会与家庭的期望和要求带来较大的压力;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转变,面临着成人感、自尊感需求与能力、经验局限的矛盾。
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教育中的学习任务不仅是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设置不再像中学简单稳定,而是内容更丰富、专业性更强。因此学习方式不再依赖于课堂讲授与题海战术,而是更强调独立思考、自学提高、创新探索。无法适应变化的学生往往迷失方向,学习主动性降低。
教学管理不适应。大学不再采取严格的学年制,而是实行学分制,学习形式较为松散。教师也不再实行严格、集中的日常管理,而是更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湖北某高校2006级新生调查表明,①70%的学生表示自己除了作业以外无事可做;而50%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用来上网、玩游戏。说明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计划控制能力较弱的大学新生来说,往往造成纪律松散、行为散漫、学业放任等问题行为。
2 传统新生教育模式的局限
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适应问题,表明了新生在此阶段对于入学适应性教育具有迫切需求。然而,以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入党知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新生教育模式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教育方式过于单调,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较难激发共鸣和反思,不能产生自我成长的强大推力;教育时间跨度偏短,传统新生教育时间在一个月内完成,但短期内适应问题不能完全暴露,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当前大学新生多为90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面临着自我成长的需求与自控能力差之间的矛盾冲突;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距,缺少一条明确的教育主线来帮助新生完成“适应与发展”的任务。
对应于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问题,传统新生教育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创新教育思路以更适应现实需求。根据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②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大学低年级学生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通过对自我的探索以及对工作的了解,初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预期。根据这一理论,本研究认为新生教育可以依托低年级学生对自我探索与职业尝试的需要,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贯穿于新生教育过程的主线,使学生尽早树立就业意识、探索实施策略、付诸积极行动、激发内在潜能、实现个人目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将成为解决大学新生自我认识不清、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适应问题的有效方法。
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
3.1 重视学生需求,延长新生教育时间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应适当延长,可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到入学前,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给新生的信,介绍专业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入学教育等内容,增进新生对专业学习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入校前开始思考大学生涯规划,布置 “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我的大学怎么过?”的主题作业。第二阶段为入学一个月内,开展短期适应教育,包括学校历史介绍、学习生活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国防教育等。第三阶段是第一个月到第二学期结束,开展新生生涯规划教育,将就业指导前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做好生涯准备。这三个阶段前后衔接,建立全方位的新生教育内容体系。
3.2 生涯教育前置,创新新生教育内容
将职业生涯教育的起点提前至大一新生教育阶段,并作为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大一阶段。其中具体的教育内容要体现大学新生所处的生涯发展探索阶段初期的特点,体现针对性、系统性与规范性。
帮助新生进行自我认知。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新生安排好大学生活,做出正确的学业生涯乃至职业生涯决策的基础。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自我:我想干什么——职业兴趣探索;我能干什么——职业能力探索;我适合干什么——性格探索;我为什么干——价值观探索。
帮助新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认知包括不同工作路径的特点、要求、回报、机遇、前景等的认识,可以在这期间重点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方向,为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帮助新生培养核心能力。不同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不同。要根据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结果,帮助学生寻找职业发展需求的核心能力,并加以重点培养。
帮助新生实行目标管理。引导新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总体目标,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阶段目标,使新生明确努力奋斗的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驱动其践行目标的积极行动。
帮助新生学会时间管理。为了有效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新生必须提高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能力,利用自身生物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
3.3 注重体验与反思,创新新生教育形式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还要使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这些综合素质的形成,不能单靠课堂讲授的方式达成,因为知识讲授只能带来认知上的改变,不能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内化为相应的素质。为加强教育效果,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说教为主的模式,转为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③具体可操作的形式有:
课堂活动式体验。活动式体验方法指通过相关活动加深对生涯的认识。例如“生涯价值观拍卖”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观,“模拟应聘”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技巧的认知和熟练运用。
课堂案例体验。指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提出实际案例,对典型事例剖析、研究、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分析、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职业心理测试,通过开展智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职业心理测试,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辨析和澄清个人的职业概念与职业价值观,以寻求最佳的人职匹配。
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等。
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勤工俭学、社会兼职、专业见习,通过实践探索活动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注重新生教育与生涯教育的相互渗透;在教育内容上,兼顾大学新生对环境适应与自我发展的双重需求;在教育形式上,使新生教育在职业规划这一创新主线的牵引下更有针对性、更有系统性、更有实效性,能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完成大学期间适应和发展的任务。
注释
① 陈炳哲.低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初探[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Z2).
② 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③ 张义秋,李升兴.高校职业指导的体验式特征及其模式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