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016-12-03 22:11杜娟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教育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正确优秀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并从优择业。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以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07 -0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是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利用开展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逐步塑造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帮助学生提升与人交际的能力。就业单位不仅要求学生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也是衡量的重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适应这个要求通过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开展各类职前培训和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趋于成熟的阶段,极易接收各种外界信息,重塑自身价值观和各方面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按照目标完善自身,进而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基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的一部分。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全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等都是按照高校学生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制定的。这些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对于社会现状的了解,也能引导他们按照社会需求来完善自身能力。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一致,都是以完善学生各方面素质使适应社会发展为出发点而展开的不同形式的教育。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一)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中,高校学生只注重自身的利益与发展来择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因而也出现了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不同领域和地域的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同时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鉴于自身因素会选择相对较为繁荣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和就业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让学生在面对国家利益时能舍弃自身利益,以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为主,逐渐转变以往的择业观念,有助于学生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高就业、创业的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辅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能让学生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择业观,建立高尚的职业目标。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树立人生的目标、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注重差异化教育,可以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按照自身的优势劣势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合适自身的职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创业的质量。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动性。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就业、创业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的基本信息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关注就业、创业信息,通过对各类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增强就业信心,避免在进入社会后对于出现的突发情况手足无措,确保可以从容应对。

三、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内容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2],并且通过宣传校内外就业、创业的优秀案例,逐渐提高大学生参与就业和创业的积极主动性。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相关的评估体系,包括各种心理健康测评、思想素质测评和职业技能测评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能力和心理、思想现状,并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逐渐完善自我,为今后步入就业环境做好基础。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通过设立公共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教育与引导,确保大学生在健全的环境下培养职业观,并且结合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实习,结合自身经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实力[3]。教育者要注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治性、目的性和先进性,还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运用系统论方法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结构。

(三)建立健全高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情境就是高校和家庭,因此确保高校与家庭信息渠道的通畅,不仅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对教育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在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家庭与高校相互配合,促进教育效率。师生之间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信息无法获取,因此应该通过各种课上课下的直接间接交流,确保师生关系的稳定与和谐。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老师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及时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可以给学生心理营造轻松的氛围,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海燕,黄明娣.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3]胡天生.以生涯辅导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作者简介:杜娟(1991-),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研究生在读,法学,西安邮电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思想政治教育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