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种,供佛教、道教、儒教或是民间举行宗教仪式、水陆道场时悬挂用,多为民间画工所作。水陆画的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道教、儒教各神,还有工农士商、地狱仙界鬼神、阴曹地府、日月星辰、十二生肖、四海龙王、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另外还绘有儒家的帝王太子、后宫妃嫔、将帅士兵、贤妇烈女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画像,因此水陆画在古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三教题材内容纷然杂陈的艺术创作,主要也是宣传宗教。
因制作工艺和材料不同,水陆画主要分为卷轴画和壁画两种形式。卷轴画以纸质绢画为主,用时展开挂于壁间,便于保存携带。卷轴画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神像体系按规定次序绘于同一横幅长卷中;另一种是单幅造像。还有部分水陆画是以布画和板画或是以堆绣方式制作的。壁画绘于殿堂四壁,与殿堂功能融为一体,气势宏大。水陆画的绘画技法传承于敦煌壁画,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法,人物的造型、勾线、设色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画面绚丽夺目,宗教特色鲜明,人物刻画和环境表现想象力丰富,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细腻,富有真实感。其绘画的颜料采用自然矿石经提炼而成,经数千年、百年颜色不退,仍光彩鲜明,犹如新作,是我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珍贵遗产。
文献记载,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晚唐、五代。随即出现了像吴道子、张孝师、张南本等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大师。到了宋代,徽宗赵佶更是崇尚道教,曾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官服图》等。明代是三教合一的重要发展时期,此时佛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融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大画家文徵明、仇英、沈周等都曾参与了大型寺庙水陆画的绘制。进入清代,水陆画更是融入了多元化学科领域,涉及文化学、民俗学、宗教信仰、历史地理、建筑科技、民族服饰等,但主要都是以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和弘扬宗教,其本身具备宗教和艺术双重职能。数百年来,人们在水陆画上汇聚和赋予的信仰、期盼、寄托等信息,都是其他古代和现代画所不能代替的,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整理: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