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惠岳
【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美育发展以及创造潜能的开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音乐能够影响人的外在行为和心灵和谐,指引学生体验到高尚的情感。如何在我国现行教学体制下找到一把开启音乐素质教育之门的钥匙,正是本文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和劳动,学会审美和健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音乐素质教育是其中一个重点模块。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首先是培养人的。日本音乐学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通过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启发我们对音乐教育的认知。在我国长期的应考模式下,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意识逐渐被淡化,究竟通过怎样的音乐教学过程,能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价值意向,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笔者就此进行反思,认为实事求是地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开启音乐的亮点,发挥音乐最本真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得益彰,从而叩开音乐素质教育之门。
一、创新授课氛围、培养审美素质
1.提升学习兴趣
音乐是生活的写真,如何在现代的今天传唱出歌曲本身的韵味,导入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这把金钥匙打开音乐圣殿之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学唱《十送红军》时,因为历史背景比较久远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打开中间的时间阻塞,使单调的过程就丰富化,使时代的精神传承化。授课的场所可以在学校允许情况下颠覆传统课堂教学,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学唱要比在教室里面更为有灵感,利用环境变化季节更替演绎合适的歌曲,会让学生在亲历的环境中掌握歌曲、体会歌曲、更深层次的接触歌曲内涵,提高学习意识,使音乐美育的功能凸显出来。
2.提升审美素质
音乐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审美素质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审美之门不是自然敞开的,而需要一定的审美知识,审美知识不是一蹴而就具备的。它需要在教师这个领路人的指引下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配合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在音乐创作与演绎的过程中找到共鸣、释放情怀,从而领略到美感与精神的满足。
二、赋予教学时代性、发挥主观创造性
1.音乐教学具有时代元素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歌曲,流行音乐能否进入现行素质教育的课堂一直有所争议。我个人认为流行音乐因其贴近生活、直抒胸臆,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喜爱流行音乐也是正常现象。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回避流行音乐,我认为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课内外联系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精神文化。让广大青少年在音乐的海洋中汲取时代精神,鼓舞心灵,是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创作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创造意识,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增强学生求异求新、敢于创造的意识和善于创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步伐的必行之路。每一段曲目都有一个故事,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对于音乐欣赏的结果是不同的。如果时常进行音乐创造性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说出自己的品析,这种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是文化积淀的一部分。
三、结合学科知识、提高教师文化魅力
1.提高认知观念
音乐,传统的概念就是说学拉唱,而且目前我国的考试模式下不把音乐作为录用的参考,这一点差异于国外一些学校。音乐在初中教学中一直站在小学科的角落里黯然失色也是必然的。我反对抛开教学现实一味喊着素质教育,结果素质教育包裹里面的应试教育一点也没有得到改善,只是一个穿着皮鞋裹着脚的老太太,音乐课形同虚设浪费了教学成本。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他主学科中也有音乐文化的测试。
2.展现教师音乐魅力
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为人师,其人格魅力或是文化魅力往往会让学生不知觉的喜欢上某一个学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音乐魅力如果能够在教师身上体现,发出光芒,那么对于学生求知也是一种榜样。
四、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尤其是音乐这种美育学科的素质教育,途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进程,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能过分夸大音乐素质教育的超前作用,把音乐素质教育的任务全压在学校和教师肩上。从根本上说,现行素质教育实现有赖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有赖于全民的重视和参与。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充分考虑身处一线的学校所面临的境况,所担负的职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又要从严治学。当前尤其要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让音乐素质教育真正开展起来,作为美育教化的功能清晰起来。
音乐是文化的传承,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音乐在开发大脑,培育道德标准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是精神的释放、是文化符号的一种凝结。李斯特曾说:“音乐是不假于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担负着一种重要的使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爱好,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音乐素质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这扇通往心灵与智慧的大门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一定会发挥自身学科魅力配合教育改革,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的价值,为音乐事业的发展谱写更为绚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廖卫芳.教育传媒研究. [M]广东: 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2]宋会兰. 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M]. 2009年第1期.
[3]吴跃跃. 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 [M] 湖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4]蓝国材.素质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5]杨继英.音乐与素质. [J]《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