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机遇、挑战与出路

2012-04-29 00:44郑海燕
理论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出路机遇挑战

郑海燕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网络既是一种技术和思潮,也是一种方法和模式,如何将网络和执政结合起来,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将是一个紧迫的重大课题。网络执政给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它正在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通过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也将面临着很多难题,需要探寻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网络执政;社会管理创新;机遇;挑战;出路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025 — 03

英国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认为,“互联网是制度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互联网不仅对现存的尚未互联网化的制度形式产生了影响,互联网创造了新的规则、标准、程序和社会目标。换言之,互联网自身是制度创新的源泉,而且,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些新制度。”〔1〕社会管理创新,是指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变革传统管理模式和方法,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和过程。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媒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这种新趋势孕育和催生了网络执政这一新的执政模式。而网络执政,是指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畅通民意、汇聚民声、凝聚民心,制定与民沟通的网络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有效提高执政能力,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现象和执政模式。它是执政党和政府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执政能力的执政新模式。

一、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联系群众、凝聚民心、开展工作的网络执政方式,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它为党和政府搭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奠定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基础,并将成为政府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

(一)网络执政搭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

由于传统社会管理体系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执政者必然要在原有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不合适宜的思路、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网络执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它要求执政者顺应网络时代的社会管理要求,改进执政方式,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以民意主导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充分倾听群众需求,吸纳群众意见,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措施才能产生最佳的社会效果。网络执政可以说是适应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网络已成为政府联结民意的一个执政平台。特别是政府微博这一执政平台的出现,正成为民意展示的重要窗口。政府微博的开设和建设,可以及时了解民情、搜集民意,并有针对性地反馈民意,积极落实和解决民意所反映的问题,这种以积极的态度来回应民意的举措,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表现。显然,我党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执政的影响力,将网络视为倾听民意、汇聚民声的前沿阵地,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作为执政的最新载体来达到与百姓更好地沟通、交流的目的,从而加快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网络执政奠定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基础

网络政治时代的到来,改变着现实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环境,也为执政党夯实统一的群众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网络的出现克服了地域、交通、身份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扭转了公民因客观条件不能够准确获取信息的被动局面,因此网络执政开辟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网络执政的兴起突显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人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所思、所盼,政府官员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政策的及时给予解决,能够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党和政府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形式,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推进政府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以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网络执政提升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推动政府执网能力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及常态化发展,党和政府应认真总结网络执政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将局部地区的创新管理方式制度化和常态化,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在更大的范围内将其推广实施。积极推进网络执政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了解网情民意是重点,这也是当前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应有之意。以网络执政能力建设为动力,以新的标准和要求切实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改进,使民智民情民意在互联网上汇聚,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和落实,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渐进式变革;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电子政务同网络执政的有效衔接,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网络化。

二、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的挑战

网络执政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在网络的推动下,不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正被加速暴露出来,甚至还有被无限放大的趋势,这迫使执政者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中国改革的重心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和社会领域后,党的执政方式是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它对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哪些挑战,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民主挑战社会管理创新

网络在社会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当面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时,一部分情绪化的网民不假思索地在微博、论坛上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而网络法制的不完善和无限制的自由又进一步助推了这些极端的言论,从而滋生了网络民粹主义。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这一时代背景下,政府如何运用网络民主来创新社会管理显然具有划时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党和政府对于网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应给予充分地肯定,积极地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加强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把政府信息搬到网上,也不仅仅是以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处理政府事务,而是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彻底转变传统的政府管理工作模式,使政府机构、公务员、公民、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联系,提高办事的公开公正性。”〔3〕因此,党和政府在做出重大社会决策之前要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且以网上投票、民意调查等方式进行听证论证,同时还要规范网络参政秩序,优化网络民主环境,提高网民素质,保障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二)网络舆论挑战社会管理创新

网络舆论属于当今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特别是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新时期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面对各种网络舆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各级党政干部都必须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鉴别分析,及时反馈,正面回应民众诉求。但事实上,某些地方的“一把手”在面对突发的社会公共危机时却变得不知所措,缺乏快捷的舆论收集能力和准确的分析能力,导致了不能够及时回应网民质疑的被动局面,最终酿成更加严重的社会后果。如果政府能够准确地把握网络舆论的契机,建立健全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总结社会管理的不足,回应网络舆论提出的要求,那么政府的工作也会更加符合民意的要求。另外,要增强政府官员的公仆意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尤其是医疗、教育与住房领域,以遏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源头上消除民众对政府服务不满的情绪。“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更新观念,直面民意,创新工作方式,重视网络舆论,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网路舆论。”〔4〕

(三)网络管理挑战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网络管理必须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解决问题,那是因为执政者越来越依托于网络媒介进行社会控制和引导,而虚拟社会管理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水平。为了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政府就必须把网络管理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比如,化解矛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而现实的社会矛盾大都会在网上有所反映,如果管理者对这些矛盾置若罔闻,消极应对,就很容易与民众形成较大的对立,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明显是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稳定的。为此,党和政府要积极推进网络管理创新,注重研究互联网管理的内在规律,有效推进社会管理网络化,提升执政水平。网络管理创新刻不容缓,居于社会管理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和部分社会组织应扩大网络媒介的覆盖范围,特别是要加强偏远山区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国家和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教育来消除“信息鸿沟”,让更多边远山区的村民跟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快捷的信息服务,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上,这样政府制定的政策才会更加彰显民意。

(四)网络监督挑战社会管理创新

网络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监督途径,而网络监督的便捷效率性、公开自由性及安全自发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监督成本高、效能低的缺陷。网络允许人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言论,实现了人民监督政府工作的客观真实性。网络监督还使得基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传递给高层官员,所以网络监督日渐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方面。网络的全方位监督使得政府官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及工作办事程序的合法合理性受到民众的密切关注和随时质询。各级政府官员要高度重视网络监督,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同时,应当把网络监督当作宝贵的“无形资产”,建立健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制、网络监督回应机制,出台一部有关网络监督的法规条例,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运作流程和的监督程序,并逐渐使其常态化,通过网络监督推动社会管理日常工作的不断改进。政府还应积极开展主动或渐进性的变革,听取网民关于国家政策制度、社会管理的建言意见,增强政府的管理活力。

三、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的出路

网络执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应有之意,而社会管理创新又能够推动网络执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及常态化发展。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执政者在政策制定和政府治理方面做到寓社会管理于制度建设之中,寓公共服务于社会管理之中,以网络舆情、网络民意为基本切入点,在制度与政策的框架下进行全盘考虑和系统解决,以提升执政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网络执政要充分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变化和要求,体现互联网时代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特点,适应这一时代的社会管理要求。

(一)发展网络民主,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更加民意化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网络民主是重点。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也开始借助网络来了解和收集民众的各种意见,以增加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网络声音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5〕可以看出,网络民主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而各级政府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应学会通过网络来关注民众诉求、完善决策、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比如物价持续上涨问题、城镇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及医疗保障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食品安全及保障性住房等热点问题。要做到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到社会管理的网络治理之中,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彰显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诉求。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在线交流机制、信息收集处理机制、信息反馈机制、考核问责机制等,促使网络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二)引导网络舆论,营造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氛围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已经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各级政府官员应从加强执网能力建设的层面来提高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除了“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舆论引导‘主力军,主要商业网站正面言论‘放大器和政府网站权威信息‘资源库的作用,”还要“构建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网上舆论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迅速、网民参与面广、互动性强、容易形成热点等优势,形成舆论引导效果最大化。”〔6〕既然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执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治理工具,各级党政院校应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学习培训考核机制来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行政执网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力。另一方面,要利用电子政务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网络治理。

(三)提高网管水平,创建信息化的社会管理模式

网络媒体和各种论坛的出现消除了政府对信息的绝对控制和垄断,而我们党和政府要审时度势地看到网络技术对社会管理的影响与挑战,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创建信息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尤其要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准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对网民的疑惑及时给予回应,政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准确发布权威消息、为网民答疑解惑,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社会管理模式。而新兴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恰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设立既顺应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趋势,又是社会管理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新挑战的产物。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出现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渠道,也是政府改进工作方式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尽管广东、贵州、江苏、安徽等地政府已经出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但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发布的研究和理论水平还有待加强。”〔7〕社会管理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政府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并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启政府网络执政及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新时代。

(四)加大网监力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决策透明化、公开化

在网络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公共管理出现了极大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政府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趋势。社会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它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参与和监督。网络监督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是指以社会公民为主体,利用网络这一载体,通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监督政府行政行为,促使社会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沿着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和社会公共准则的方向发展。网络监督不仅可以让任何公民跨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将监督意愿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送达给被监督对象,而且可以形成范围广泛的社会舆论,进而对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不小的影响力。惟有凭借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才能实现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网民应自觉地承担起与社会角色相适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合法理性地监督,推动政府的公共决策透明化、公开化。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正确对待网络监督,认真对待来自底层的草根民意,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响应网民关切,网络舆情应对提速,形成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回馈和吸纳机制,才能把互联网转化为一种现实的执政‘生产力。” 〔8〕

〔参考文献〕

〔1〕〔美〕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

〔2〕王友洛,马欣,陈东辉.网络问政时代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学习论坛,2010,(03):15-18.

〔3〕叶春涛.网络社会视域下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中州学刊,2009,(02):20-22.

〔4〕樊金山.网络舆论与执政创新〔J〕.科学发展观研究:理论月刊,2009,(07):29-31.

〔5〕王博,郭平阳.发挥网络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党史文苑(下半月),2010,(11):61-63.

〔6〕刘国军.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J〕.理论研究,2010,(03):39-42.

〔7〕相德宝.探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J〕.传媒观察,2011,(05):48-49.

〔8〕王万喜.当前我国网络监督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0):101-103.

〔责任编辑:周小东〕

猜你喜欢
出路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