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纨
古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釉上彩之大宗。顾名思义,古彩是古老、传统的陶瓷彩绘;也称“五彩”,使用红、绿、黄、蓝、紫五种矿物颜料在釉上采用单线平涂,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古彩又名“硬彩”,是为区分粉彩(软彩)而来,古彩线条刚劲挺拔、硬如铁线银钩、软似毫毛,用笔遒劲有力,填色厚重、具有玻璃质感。
古彩起源于明代,盛于清,借鉴了“唐三彩”和“红绿彩”的设色对比、过渡等原理,同时吸收了版画、年画、剪纸、木刻和石雕等民间传统艺术语汇,根植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民族人文精神,是特定的历史产物。古彩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早在明成化年间古彩就首先与釉下青花斗古彩,至清康熙已系统全面地定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彩范本。伴随历史的演进,景德镇制瓷艺人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器型、内容题材、构图等方面推陈出新,经历各个时代装饰手法和风格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又创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古彩作品。
古彩不论人物、花鸟、树石,都不作自然现象的如实摹拟,也不作繁琐事物的罗列,往往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大胆提炼概括,以求达到简洁、主题突出的装饰效果。
一、古彩的发展现状引发的创新之路
古彩作为景德镇釉上彩瓷最早的官窑名瓷,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古典哲学和丰富的美学思想,是一门以独特的艺术语汇诠释出富有民族特色和强烈装饰性的陶瓷彩绘,其艺术价值自古至今都被美学界肯定。现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保护和继承发展这门优秀的陶瓷彩绘工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陶瓷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彩发展至今,面临着许多障碍,导致古彩从业人员少,市场不景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古彩技艺人才稀少,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具有实力的老一辈古彩艺术家相继离开,健在的年迈体衰无力创作,后生学艺者寥寥。2、古彩原材料缺失,如今市场上的古彩颜料发色不正,烧成后无法达到传统古彩亮丽厚重的效果,且易剥落;绘制古彩的专用工具也已失传。3、传统古彩工艺复杂,古彩艺人需要掌握包括人物、花鸟在内多种题材,严格地说还要具备图案设计能力,绘制古彩的工艺难度相对大于其他彩绘,制作成本较高。4、古彩是古典的陶瓷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较远,在市场经济为主以高科技发展工业的社会背景下,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识、不够重视,很难理解古彩作品中蕴含的寓意;由于当下快节奏和高压力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欣赏古典艺术。综上所述,古彩艺术要在适应当今社会环境下得以弘扬就必须创新,将其注入新时代的元素才能发展壮大。
二、古彩创新的方法
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艺术家们应当深入思考,以人为本,在我们这样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空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有什么新的追求?在这样的变化和追求中,古彩作品应该有什么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语言应该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它绝不等同于传统,因为我们与古人所生活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新的人文氛围中,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和审美倾向与时俱进。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先生在创新的观点上,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作为座右铭,以勉励自己一面继承传统,一面要有胆量,敢于突破,敢于创造;胆虽可贵,然而光有胆量不够,还要有魂,魂者意境也。继承与创新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古彩创新,陶瓷工作者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对传统古彩的美学内涵进行深刻剖析和理解,正如法国画家安格尔所说:“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并且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发现新的规律,丰富前人总结的经验,从而找到古彩创新的突破点。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这一名言不仅阐明了自然科学的重要原理,也可从中窥见美的真谛。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古彩艺术也可多元化创新,不应“固步自封”。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甚为可行,他在该文中说到“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所谓“拿来”,首先要求放开胆量,放出眼光,积极引进,目的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在古彩创新时,应当汇古通今,放开度量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固然重要,但保持古彩的民族个性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古彩艺术的立足之本。创新的古彩作品必定还是古彩,古彩的艺术本源、艺术灵魂不能丢,只能科学扬弃,这样的古彩当是既绝对现代的,也是绝对中华民族的,那么也必然是世界的。
三、古彩创新的现状
古彩自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逐渐失去往昔的光环,直到20世纪50、60年代后,陶瓷艺术创作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古彩艺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已不同于明清时期在皇室统治下、只为满足皇室贵族阶层审美倾向的陶瓷作品,而是有了新的风貌和时代气息,但不幸的是“文革”时期几乎遭到毁灭性浩劫。
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故段茂发教授在古彩艺术上的贡献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著名国画家张志安教授题词“别忘段茂发,古彩一高峰”。段茂发的古彩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深远的意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在继承传统古彩美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创作出大量的经典传世佳作。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四十周年所作的《松鹤万年》瓷盘,画面疏朗开阔,构图空灵,线条遒劲老辣,色彩厚重,展示了一幅欣欣向荣、生动活泼的画面。一棵苍劲有力的松树下,两只仙鹤一静一动,一轮红日当空,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一派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的景象,该作品表达了他对党的深切祝福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故施于人教授在古彩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借传统手法,凭创新意念,为陶瓷美术推陈出新注入丰富的内蕴和鲜活的艺趣。在发掘研究古瓷片的基础上,选取五彩瓷为求新的突破口,超越通景式的情节性传统绘画手法,采取图案式的空间性现代构成设计,构筑新的艺术语汇。他的古彩作品《富贵有余》盘简洁大方、喜庆吉祥,画面中的福娃憨态可掬、形象生动,其怀抱的金鱼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以寥寥数笔“刷”出,背景中的富贵牡丹和飞舞的彩蝶起衬托作用,树叶则全部留白,仅用色彩斑斓的彩点点缀,大胆突破古彩陈旧过时的某些程式,丰富了古彩装饰新手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古彩艺术独树一帜,他精研细习古彩技法,在继承明代五彩笔墨简明的风格和清代康熙彩画面沉静飘逸的基础上求变求新,以隽秀娟美的古装仕女瓷画著称,创作题材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表现对象多为文人仕女。戴荣华的古彩作品古拙遒劲、明快洗练、意蕴隽永、格调清雅,具有民族气派和传统特色,富有历史感和装饰性。
朱乐耕教授的古彩创新之路从传统和民间艺术出发,向现代生活迈进。突出民间剪纸、年画、版画等艺术形式,将戏曲人物、民俗活动作为描绘对象,以现代陶艺为载体,采取全新语汇诠释,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新时代古彩作品。中央工艺美院祝大年教授撰文赞其“吸收了多种外来手法,而形式是统一完美的,其关键是不离古彩传统,并将传统的装饰风恪和工艺材料加以变革创新,给人一种清醒感。”
景德镇古彩研究所所长段庆新教授的“新古彩”在技法工艺上做了大胆改变,他跳出传统古彩原材料缺失的僵局,研制出全新的古彩颜料,设色上吸收西方油画原理,同时又坚持传统古彩精粹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国画写意法与现代审美取向相融合,创作出充满浪漫主义的、人文意识极强的“新古彩”,作品集抽象、具象、意象三位一体;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完美融合,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欢快的时代氛围。
总之,在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怀重视下,现已成立了景德镇古彩研究所,为保护和发展古彩艺术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陶瓷界专家学者亦非常重视,都在不同场合极力呼吁要重视抢救保护古彩,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提供诸多支持。古彩这种来源于民间现实生活并充满活力的艺术,其情趣盎然的内涵与热情奔放的表现方式,使它成为独特且富有艺术魅力的陶瓷瑰宝,是我们引以为豪、弥足珍贵的传统艺术财富。相信在有社会责任感的陶瓷艺术工作者的传承和创新下,古彩艺术一定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瓷都上空绽放美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