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功高位尊,乏寿早谢世 李鸿章继承遗愿,创办招商局

2012-04-29 00:44:03卫太夷
航海 2012年4期
关键词:招商局清廷轮船

卫太夷

一、谁最早提出创办轮船招商局?

本栏前期曾提到晚清办洋务的一位奇才——容闳。他182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比其同乡孙中山大38岁。容闳幼年,乃父带他去澳门,启蒙于西方教育。迨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他是中国第一个自费赴美留学的大学生,系统地接受欧美资本主义思潮及其新兴的科技。7年后毕业于耶鲁大学,获硕士学位(1876年,该校授予他法学博士)。翌年,他怀着改造中国的抱负回国。先在广州的美国驻华使馆和上海海关当译员多年,1860年投奔当时在南京新建立的太平天国,向接待他的朝政总理干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提出“中华共和国新政七议”,却未被采纳。他感到太平天国蒙昧短见,不足为谋,便折回上海。忽有个挚友向他转递曾国藩的邀请函。于是他于1863年秋投奔驻扎在安庆的湘军首领曾国藩幕下,受到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赏识。不久,湘、淮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曾,李在上海筹办中国第一家机器造船厂——江南制造总局,遂派容闳前往美国采购大批制造机器的重型机床,海运到上海。曾,李非常满意,专折上奏为他请功。清廷特授容闳五品知府衔。接着他便向曾,李进呈三项建议:一,创办纯粹为中国资本的股份轮船公司;二,选派优秀幼童赴美留学,攻读西方科学技术;三,开采矿产,加速发展工业。这三项建议均得到曾、李的赞成。曾、李两人联名上奏清廷,经层层核定,最后得到慈禧太后懿旨的批准。后来由于筹办轮船招商局和选拔幼童赴美留学,都在1870年同时启动,曾、李考虑到后者须直接与美国打交道,容闳有7年留学美国的历练,是最理想的人选,于是决定容闳任幼童留学事务局副委员(正委员是翰林陈兰彬)。

笔者行文到此,以下须话分三条线索:因为19世纪70年代,上述的创办轮船招商局、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以及筹建北洋水师,都列为晚清洋务的重点。现本文就按这三大项目的实施顺序,先叙述创办轮船招商局,其余两项待下期依次分述。

二、两次鸦片战争给大清帝国带来的危机

凌辱中国的1840年和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英、法帝国主义强迫清廷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除割让香港和赔款外,还开放我国沿海和长江15个口岸通商,并染指我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他们还以上海为中心,窃据中国海关税率自主权,又通过各通商口岸的江海航运网络,贩卖洋货和鸦片,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到19世纪70年代,设立在中国的航运公司就有英商的太古、港澳,华海、北清、公正等轮船公司,不久又增加怡和轮船公司;美商有旗昌,太平洋等轮船公司,垄断中国的江海航运。当时,上海滩流传着一句讽刺性的谚语:“黄浦江上停满了挂万国旗的兵舰和火轮船。”如此以致我国古代以来,传统的木帆船航运业(1850年统计,仅上海从事沿海漕运的沙船就有3500余艘),濒临破产失业的危机。

这时,清廷洋务派首领曾国藩在直隶总督任上,由于他不久前,对天津教案酿成的市民暴动处置失当,加以他健康欠佳,不适应北方气候,清廷就调他回南京,任两江总督。而时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改调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曾、李目睹愈来愈多的外国轮船揽载沿海的漕运,迫使我国传统的木帆船运输业,急剧衰落,他俩又想起容闳以前的建议,便商议了一个挽救时艰的方案:将沪、闽船局近年新造的8艘舰船改装为货轮,招揽国内富商出资入股,组成中国的轮船公司,以挽救帆船漕运的危机。

三、一场有关中国近代航运兴衰的论战

1872年初,内阁学士宋晋向清廷上奏:指责福建船政局靡费严重,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如此,建议一并裁撤。于是引起一场有关中国近代航运和造船工业存废的大辩论。

6年前,洋务派千方百计在沪、闽创建的江南和马尾两船厂,现在已经造出4艘舰船,以后还继续有新船下水。但两家船厂的耗费甚巨,船成后还要承担保养、训练费用,以及驻船官兵的薪饷,仅靠官府拨给的造船经费难以维持。为减轻府库财政支出,闽厂在1870年将制成的第二艘轮船,卖给浙江省使用,而且又与粤、鲁、奉天、直隶等省,续订了协议,船成后,分别售给四省使用,俾有用之船,置之无用之地。

正当总理衙门与有关督抚大臣加紧磋商解决闽厂财政亏损之时,保守派官僚宋晋趁机发难,于同治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向清廷奏请裁撤闽、沪两船局,以省糜费。于是在清廷高层激起轩然大波。而闽、沪两厂的创始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清廷的“中兴大臣”,而且裁撤两厂关系到洋务运动的成败和中国造船业的兴废,故清廷对此未便草率从事,即令曾、李、左、沈慎重考虑,筹商变通之计。于是,洋务派大员就联袂而起,坚决反对宋议,这场大辩论便拉开帷幕。

曾国藩认为:“船局绝不能停办。刻下只宜自咎成船之未精,似不能谓造船之失计;只宜因费多而筹省,似不能因费绌而中止。”主张应筹变通之方,闽厂除继续制造少量兵船专操海战外,还可以再造几艘商船,平时租与商人运货,有事则运载陆军救援他省。他还建议轮船除租赁外,还可以配运漕粮,以分外轮的运利。”此时,曾国藩对筹办轮船招商局,已初见端倪。但是就在当月,曾突然病逝于南京,终年61岁。

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复闽厂事,认为造船是“永垂不朽”的事业,不但不能撤裁,当与吾国长存!

持论最为激烈,筹划最为缜密,当推李鸿章。他以嘲讽的口吻,驳斥宋晋:“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深痛。求省费则摒弃一切,国无以立,终不图强矣!左宗棠创闽省轮船,曾国藩饬造沪局轮船,皆为国家筹久远之安计,岂不知费巨而效迟哉!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船之费万不可省。如果两船局苟或停业,则前功尽弃,后效难图,而所费之项,转为虚靡,不独贻笑外人,亦且浸长寇志!”

由于洋务派权臣都反对裁汰船局,总理衙门遂于八月二日奏请清廷,船政不应停止,着李鸿章、沈葆桢妥筹办理。于是,由宋晋挑起的这场大辩论到此焰熄。

四、轮船招商局在沪开业,前期业绩斐然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在坚持发展近代造船工业的论战中取胜,这是继10年前平定太平天国以来,又一次取得的战果,大长了洋务派的威望。于是,他们就着手挽救传统帆船漕运的危机,从速创办近代轮船航运业。

可是,曾国藩已去世,左宗棠仍戍边西陲,新提拔的沈葆桢已继任船政大臣。于是,兴办招商局的重任,就落到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肩上。其时,掌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总揽朝政的恭亲王奕,向慈禧太后奏明:“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主政,凡有关利弊诸事,自应由其随时整顿。”于是,李鸿章在筹办招商局的全程中大权独揽。招商局的总办、会办(即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襄理)都由他任免;招股、购船、开辟航线,全都由他核准施行;所有账目也是他派员稽查。

在筹备工作就绪后,招商局于1873年元月17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在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现在的延安东路外滩附近)正式开业。当天上海各报都有报道。同年8月7日迁址三马路,改名“轮船招商总局”。

开局前,李鸿章明确规定官督商办的体制。他物色到江苏宝山县,世业沙船的吴淞巨商朱其昂,由于他熟悉津沪沿海航线的漕运,就拉他投巨资成为大股东,然后任命他为首任总办。半年后,李又挑选了一位曾在怡和洋行当过总买办,又在外国轮船公司当过董事的唐廷枢,央他入股成为大股东,任命他继任总办,朱其昂改任会办。李鸿章就是善于任用这种土洋结合的企管班子,展开了沿海漕运和江海客货运输,接着又开辟几条远洋客货运输航线,使招商局在初创时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A.招商局1873-1877年的利润表

年份 资本

(两) 利润

(两) 利润率 (%)

1873 599023 81608 13.62

1874 1251995 156144 12.47

1875 2123457 161384 7.6

1876 3964288 359837 9.08

1877 4570702 442418 9.68

B.招商局1873-1877年的船舶拥有量

年份 艘数 总载

重量 船名及吨位

1873 4 2434吨 购进伊敦(507吨)、永清(661吨)、利运(734吨)、福星(532吨)

1874 6 4088吨 添购和众(849吨)、富有(920吨)、利航(驳船)

1875 9 7834吨 添购日新(后作趸船)、厚生(595吨)、保大(870吨)、丰顺(900吨)

1876 11 11854吨 添购汉广、江宽(1000吨)、江永(1451吨)

1877 29 30526吨 购并旗昌,新增26艘

C.招商局早期开辟的远洋国际航线

1873年8月初,悬挂“红底黄色圆月”轮船招商局公司旗的“伊敦”轮,首航日本神户、长崎。

1879年10月,轮船招商局的“和众”轮,载客400人,首航美国檀香山,次年续航北美,7月30日抵达旧金山。

1880年,招商局派船开辟越南、吕宋、暹罗、新加坡、槟榔屿和印度等远洋国际航线。

1881年10月4日,招商局“美富”轮装载96万磅茶叶,首航英国伦敦。

由于以上国内外新航线的不断开辟,招商总局就相继在国内外,分别在天津,牛庄(营口)、烟台、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汕头、宁波、镇江、九江、汉口,以及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槟榔屿、安南、吕宋等处,共设立了19个分局。

D.招商局承运的漕粮(由兑漕省份苏浙皖鄂湘运往天津),从1873年的20万石,逐年增至1882年的58万石,漕运收入约占招商局年收入的1/3。

E.招商局自保船险,增强了经济实力。从1878年开始,该局每年从保险费中提取15万两作为船险公积金,除用于补偿海事损失,同时也作为备用基金,以增加招商局的资本总额,并对局外企业进行投资。1884年,招商局就从保险公积金中提取30万两投资于开平矿务局,招商局自办船舶保险,即补偿了海事损失,也积累了一笔保险基金,为增强该局经济实力和进行局外投资,提供了重要保证。

F.购并美商旗昌轮船公司

已经入侵和垄断中国江海航运市场的英商太古、怡和和美商旗昌等轮船公司,他们千方百计欲钳制中国新生的航业招商局,以惯用的招数,进行你死我活的市场竞争。当招商局开市的江海客货航线的船期表,出现在媒体上时,三家外轮公司立即把他们江海航线的客货运价,锐减一半。例如沿海的沪烟线货运,每吨运价从7两降为3两,以后又减为1两。长江申汉线货运每吨减为2.5两,申镇线减为1.5两。可笑的是长江线客运,他们还争相向旅客送雨伞和毛巾,千方百计地拉客票。他们不择手段地欲迫使招商局“鹿死胎中”。但由于爱国情怀,中国同胞关心招商局的成长,拆穿外轮航商的鬼魅伎俩,迫使他们的欺骗手段未能得逞。特别是美商旗昌公司,经受不住这种严酷的减价竞争,遂把全部18艘船舶和各港的码头仓库,作价200万两,售给招商局。后来传说,其中还有个隐情。那时,美国国内南北战争已经结束,国内出现投资热潮,于是旗昌业主就在中国收业,把资金转移到国内,以获取高额利润。总之,招商局并购旗昌,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此后,招商局还以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相继投资、扶持其他产业,例如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中国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近代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此外,招商局还把经济触角,延伸到与航运有关的部门:如南洋公学(即现在的交通大学),以及对外贸易、造船工业、船舶打捞、石油运输、电报通讯等等。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留下令人瞩目的一页。

以上就是在晚清洋务运动中,在经济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的概况。由于航运业是国计民生重要的一环。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虽多次更迭,但招商局还是传承下来。近60年来,海峡两岸的航运公司曾分别继承原招商局的局产,但双方航运公司的名称已几经更易。然而“招商局”这块传了140年的老招牌至今还竖立在香港,仍旧承担着国内外的航运业务,继续为祖国效力,而且业绩卓著。

猜你喜欢
招商局清廷轮船
轮船上的追击
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
江苏船舶(2021年5期)2021-12-14 04:07:18
码头和轮船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0
轮船
学生天地(2020年13期)2020-08-25 09:19:42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青年与社会(2019年5期)2019-04-01 09:17:46
주간지 편람
中国(韩文)(2018年1期)2018-01-17 06:51:06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资治文摘(2017年6期)2017-10-09 01:24:51
招商局码头的青岛往事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8:03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艺术品鉴(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14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