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超
北京民俗博物馆坐落于繁华的朝阳门外大街141号,馆址设在集元、明、清古建群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是京城唯一国办民俗类博物馆。1997年成立,旨在保护、挖掘东岳庙历史文化,征集北京地区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2004年中国民俗学会在此挂牌办公。
考鉴历史足迹
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原址是华北地区第一大正一道观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创始人就是在元廷显赫一时的重要人物玄教大宗师张留孙。自创建之初,就香火鼎盛,经久不衰,几个世纪以来,已成为凝聚老北京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
明清时期的东岳庙经历了几次大修。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添建庙前的琉璃牌坊,南北额曰“秩祀岱宗”“永延帝祚”。到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庙内将东廊与中院打通。重修西廊斗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仓神殿、在马道口(今金台路附近)设立了义园(公墓),重修了芳嘉园的三义庙,还在东岳庙内创办了义学,收容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至此,东岳庙的基本格局已经具备。
1900年,京东义和团在庙内江东之殿前设坛习武。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东岳庙屡遭庙内驻军的骚扰。时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给不继,渐趋衰落,仅靠出租房屋维持日常用度。一批山西学生到北京请愿,住在东岳庙,将庙里的许多神像推倒砸碎,想从塑像“肚子”里找出些金银宝贝。东岳庙就此关闭沉寂了整整半个世纪。
新中国建立后朝阳区公安分局和北京市国家安全三局相继进驻东岳庙。1957年10月28日,經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东岳庙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因展宽朝外大街,庙门又被拆掉,此时内部已是荒凉破败、百孔千疮了。
1985年以来全国政协、北京市政协多次呼吁尽快解决东岳庙保护、开放问题。成立"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1995年12月18日正式将东岳庙管理权、使用权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又移交给朝阳区文化文物局,由其组建北京民俗博物馆。朝阳区政府出资2000万元进行了古建修缮。1997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1999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作为民俗博物馆的东岳庙是见证北京地区民俗发展丰碑。每年的大节小庆,老百姓都会到这里鼓动一番。
民俗庙会:相传,因为东岳大底掌管了世间的生死祸福,所以前往烧香的人特别多。每年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的诞辰,所以会举行庙会。这一民间风俗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民俗传说:老北京的顺口溜“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 传说,因年久通灵,有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还到庙门外小摊上赊糖果吃,摊主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后在夜里偷偷尾随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遂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到庙里来找,发现了碑座上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玩耍。
民俗活动:育德殿内东岳大帝和帝后的像前悬挂着一个大铜钱,俗传用钱币投中钱眼,就能得子。香客们礼神烧香完毕,都要到这里来投几下,求得来年的好运气。后来,因为投得人太多,庙里住持害怕咂坏了神像,惊扰神灵,就撤了下来。
东岳庙“三多”
东岳庙素以“三多”著称于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
神像多:神像最多时达三千余尊,现已恢复千余尊。
碑刻多:原有碑刻160余通,现存近百通。多为民间善会碑刻,记叙了老北京民俗事象。
楹联匾额多:各殿前均挂有楹联、匾额。代表作为“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这些警世醒人的语句,集中体现了东岳信仰惩恶扬善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