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智伟
“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已经成为人们体验汽车产业革新的地方。”这是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主席兼CEO Gary Shapiro在2012年度CES上的总结。作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风向标,如今,CES正变成车联网(Telematics)企业展示车、人、交通网络三方互联的实验场。
一方面,像通用、福特这样的整车厂尝试车内4G多媒体整合与App应用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像高通、NVIADA这样的芯片商着力于优化车内无线通信与娱乐系统,除此之外,汽车的语音控制、安防技术也是琳琅满目……毫无疑问,大家都在找寻车联网切入汽车消费的甜蜜点,期待在汽车智能化上形成差异竞争优势,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而在国内,这样的趋势更加凸显。自2009年通用携安吉星、丰田携Gbook进入中国,车联网的概念开始逐步深入人心。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将车联网定为重点部署领域之后,一期拨款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车联网更被火上浇油,一时间,VC、电子厂商、研究机构、产业园区一拥而上,奔入这一领域。然而,在“高烧”的背后,现实又是如何呢?
“其实,2011是中国T(Telematics)的暗年,前装(购车时已经加装)市场发展得不够理想,后装(购车后自行加装)市场也没有发展起来。虽然有企业能盈利,但是车联网的钱目前还不太好赚。” 中国车联网国际论坛执行副主席周频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作为车联网的灵魂,“联”字当头,却无几人能做好,车与人联、车与车联、车与其他物联,仍存在很大的隔阂。症结在于车联网参与者本身,现有的产业和文化基因成为桎梏,限制了他们在产品、服务上的创新,同时缺乏稳定的商业模式。
艰难的创新
仔细观察车联网领域,可谓鱼龙混杂。江苏中科博泰集成应用有限公司创始人应宜伦告诉记者,按照其调查,包括整车厂、零部件提供商、网络提供商、电子设备制造商……有10多个子行业的企业活跃在车联网领域中,他们以各自原有的优势介入到车联网市场。前装者,如中科博泰,擅长汽车电子资源整合,成为上海通用、上汽荣威的车载系统提供商,他们将面对汽车产业固有的保守基因。
“毫无疑问,前装的市场被整车厂所主导,为他们设计产品,周期都会很长,创新的过程也很复杂。”应宜伦说道。一般来说,整车厂打造一个新车型, 3年前就开始规划。而要为其设计车联网设备,此时,便要与其产品规划部深度沟通,详解设计方案;之后,再与整车厂的研究院配合,从车内环境、网络布置等多个方向接受检视;然后,才能进入自主研发的阶段,期间须应质保、采购、生产管理部门的要求,搞测试,产品出炉后,还要与汽车工厂的产品控制、物流等环节协调;直到最后参与到市场营销突出其卖点。
如此冗长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轻者改变车联网产品的属性、功能特色,重者将不得不推翻原有方案,从头来做。而像最近刚刚在inkaNet系统上推出的iVoka语音识别界面,还要与科大讯飞这样的技术单位深入沟通设计构架与应用特征。如此错综复杂的创新历程,少则需要2年时间,多则需要五六年的光景。即便是像德尔福这样老牌的汽车部件提供商,为某一车型打造相关的车联网产品,也至少需要24个月的周期。
而在这段时间里,ICT行业可以发生诸多变化,形成极具颠覆性的创新模式。许多可以与汽车结合的新玩法,却因为汽车产业内严苛的标准和限制,不得不舍去或退后,使得前装的创新时滞严重拉长。
“当然,这不能怪整车厂低效。”通用汽车中国研究院院长杜江凌指出,整车厂在汽车产业中的关键地位使得他们更须切切小心。特别是近年丰田的“召回门”之后,各品牌对汽车的整体安全越发小心,他们清楚,一旦出现问题,用户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整车厂,稍有不慎,不仅仅是背上骂名,让品牌无形资产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召回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很可能让整车厂在全球疲软的经济环境中遭受意外重创,从而一蹶不振。
毕竟传统IT是基于开放或半开放的平台,产业链上分工明确,大家可以按照固有的规则玩转商业游戏,而前装车联网设备只能遵从汽车品牌整车厂的封闭环境,因为很多功能比如,手机启动汽车、开启车门、打开空调等车联应用都与车内电路、控制总线相关,事关行车安全,整车厂必须优先考虑安全因素。
如此一来,旧有的汽车产业基因便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不过,最近已有前装的车联网企业开始着手研究T(Telematics)-box,作为车联网设备与汽车控制总线的中间介质,由此形成一道防火墙。T-box按照整车厂标准制定总线的访问与反馈原则,保障汽车安全的同时,加速新设备与汽车的融合,解决快速的创新与行车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较前装市场的创新滞缓,后装市场根本上来说,更缺乏创新的要素。一直以来,后装的车联网市场,主要以车载影音导航厂家为主,随着汽车影音导航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尤其是进入2011年,因为缺乏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部分企业开始甩货,种种迹象表明已经有很多企业准备退出车载影音领域。
显然,未来车联网更加强调车与车、车与物互联,后装设备必须与汽车做深度融合,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处理,如此情形下,可以想象,后装的车联网企业要么与拥有话语权的整车厂结合,要么在物流、安保等商业用车上做垂直细分,否则很难有继续创新的路径和生存的空间。
商业模式之困
如果说缺乏创新还只是吞噬车联网玩家们未来的生长空间,那么商业模式的困局现在便已经让他们不得不接受生存的考验。
的确,众多投资人声称看好车联网的未来,未来数年汽车保有量翻倍,且居民消费能力提高,足以支撑车联网的黄金10年,可是至今真正下手投资的人并不很多。按照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的说法,“不过是浮光掠影”。只有一些整车厂尝试做了一些战略层面的投资,但总数也不过是数以亿元计。究其原因,手握重金的投资人还没有看清车联网本身。
应宜伦告诉记者,一般像中科博泰这样已经走上正轨的车联网玩家,不到400多人的团队每月的开销也达到1000多万元,如果投资人貿然投入1亿元,也只够此类企业烧上半年多的光景,而像中科博泰这样的前装企业,则是依靠设备及服务费用打入整车,由消费者买单,如此得以进入到良性的商业循环。但他们仍要面对固定服务期满后,如何让消费者续费的问题。毕竟市场化的车联网产品不仅仅是占领人们的心和头脑,还要占领人们的钱包。即便是像安吉星、G-book这样的车联网开创者,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问题。
因此,要想在前装市场中树立稳定的商业模式,向上须紧随整车厂,选好自己的定位,向下须紧跟消费者,开辟新玩法,求得改良。
不难理解,每个整车厂早已固定了自己的设计方向和设计哲学,他们有清晰的定义。因此,他们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会选择与之类似的前装车联网厂商。比如日本品牌,可能对创新要求不高,但是对细节的要求却很严苛;欧美品牌,可能对某一个创新点的突破要求很高,要在这个点上做深做透;而自主品牌,可能更希望是大而全终端……在此背景下,前装车联网企业清晰地选择自己的优势定位,才能做出有商业基础的产品。
此后,还需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根据JD Power去年针对美国市场的调查显示,在拥有智能手机的汽车消费者中,77%对车载终端通过无线连接各种数码电子消费产品感兴趣,所以,车载终端和智能设备结合的混合应用模式就很值得尝试;而消费者希望安全行车,双手不离开方向盘也可以操控车内设备,类似Siri的语音交互界面自然就存在市场……
而像车联网购物这样的需求就更值得商榷——用户在行车间隙,利用车载平台完成购物和支付,再去超市载回所购物品——这原本是将电子商务搬上汽车的移植做法,可是当消费者手握智能机,点上几下,超市物品即可免费送到家的时候,消费者为何还要浪费油钱和时间自己去超市取货呢?因此,当移植互联网需求时,车联网玩家更须突破故有的框架,改良出适宜于汽车的新玩法,否则很难获得车主们的青睐。
综上所述,前装车联网企业便可将上下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生态系统,便可以基本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互联网套路产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相较而言,后装车联网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更残酷的竞争,在前装和同类厂家中腹背受敌,若要实现商业模式的改良,或者是像车音网那样,力主做中国汽车业的Siri,花大价钱努力做足用户,转身成为有话语权的TSP(车联网服务提供商),再寻求收入来源;或者就是杀入到物流、安保等行业的商用车系中,获取降低商业成本的返利……
“如果将车联网的发展与移动通信业相比,我们现在甚至还没有走到BP机时代。”应宜伦最后说道。或许在这个跑马圈地的时代,车联网企业走出混沌尚需更多时间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