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与水有关的事件接连不断。先是广西龙江河镉污染,再是云南遭遇连续三年的大旱,重庆多区县出现旱情,同时,城市地面沉降,山村惊现地缝时有发生。
水污染和水短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大多数水污染由人为排污引起,并且导致可用水减少。不少水短缺因过度用水和其他不合理行为所致,对于干旱这一自然灾害,某种程度说,也是人类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行为造成的。
为防治水污染、水短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假如没有这些“硬杠杠”,形势将更加严峻。可是,有了这些“硬杠杠”,肆意排污、过度用水问题依然突出。
问题出在哪儿?有人说是“硬杠杠”不够硬。比如企业违法排污,环保部门只能要求其停产、限产,却无权关闭,企业宁交罚款,也不愿认真治污,因为罚款相比赚得的利润少得多,这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治污困局,至今未缓解。有人说是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比如节约用水,城里洗浴中心遍地开花,大街上随处可见自来水洗车,家庭用水无节制,种种不节水行为,暴露出管理的不足。有人说是没有爱水惜水的意识,水资源在地下、地表、空中循环,总量有限,水不仅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需要。爱水惜水,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
防治水污染、水短缺,应当大力节约用水,节约是为了少用水,用水少,污水也少。强调节约应当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调节,让节约者尝到甜头,不节约者付出代价。
水是生命之源,局部地区的旱情和地陷等问题,一再敲响警钟。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每个人都该想想怎么对待水。
——武卫政/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