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兵,梁丙臣,尹则高
摘要:基于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工科特点,提出了多样化的工程实践途径和控制标准,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能基本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环境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专业学位;全日制;工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2-02
自2009年开始招生,截至2012年,我国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有23届毕业生,为水利行业输送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培养质量问题也愈显突显。在以公立高校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政府和高校垄断了教育的决策和执行权力,而作为承纳教育产出即毕业生的产业界和社会,却角色缺位,话语缺失[1]。正是由于企业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少参与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践环节很难落实,多流于形式,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基本类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2]。但距工程实践的真正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海洋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探索多样化的工程实践模式,严格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多样化的工程实践途径
据笔者调查与统计,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研究机构、设计部门、施工企业和管理行业。鼓励研究生修完学位课程后直接找工作。如工作单位一旦落实,可直接到签约单位实习半年或一年,对其余未落实工作去向的学生,则根据其研究兴趣和未来工作意向,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工程实践环节,供学生多项选择。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如表1所列。即3个月的工程实践为1个独立单元,3学分。工程实践总学分为8[3],其中包括实用软件学习与实训2学分,校外工程实践6学分。依据学生意愿,可以选择同样实践环节的2个单元累加到6学分,也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个独立单元。累计工程实践学分到6,再加上校内实用型软件学习与实训2学分,方可达到实践教学培养要求。
二、校外导师的过程控制
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中,校外导师或责任工程师对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参与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完成工作情况和主要表现给出书面评价,并按百分制形式给出工程实践成绩,此成绩占实践总成绩的60%。
具体评价指标如表2所列:
三、校内对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
研究生工程实践结束后,应在1周内提交5000字工程实践报告,并做10分钟的PPT汇报。由校内导师在内的5名专家组成考核组成员,在认真听取研究生工程实践成果汇报后,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查和评价,根据量化指标(见表3),给出具体成绩,此成绩占总实践成绩的40%。
四、结语与建议
1.结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合了社会及经济发展要求,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联系和对接。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是众多专业学位中的一种,具有显著的工学特色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位点应积极调动学校和企业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动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强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质量评价上,也应强调企业参与,保证评价的中立性以及与工程实际的真正对接。
2.建议。国家应颁布一定的鼓励政策,建立企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站,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
校外导师也应纳入高等院校研究生导师信息库,学术上统一管理。高等院校不仅要给校外导师颁发聘书,而且应给予一定的学术地位和适当的指导费用;同时,校外导师每年至少参与一次专业学位点内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交流会或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答辩会。通过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乔雪峰,宗晓华,权力失衡中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危机与模式重构[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48-51,60.
[2]王东旭,郑群,马修真,“五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66-71.
[3]拾兵,梁丙臣,于秀玲,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C09006)
作者简介:拾兵(1961-),男,江苏徐州人,教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的研究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