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鉴赏

2012-04-29 02:51范富强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岑参报国表现手法

范富强

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的分值不如现代文阅读那么大,但是他的区分度却是最强的。5-8分的诗歌鉴赏题,有的可以得满分,有的却是零分。诗歌鉴赏成为一些考生心中永远的痛。

于是乎,有的学生对诗歌鉴赏题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深入地读题,随便选道选项应付了事,对赏析题则是胡编乱造,敷衍塞责。老师讲诗歌鉴赏时也是昏昏欲睡,半点兴趣也没有。部分老师认为对中学生讲诗歌鉴赏是对牛谈琴,诗歌尤其是古诗太难太深奥了。往往采取简单的背诵默写了事,真正去研究诗歌鉴赏的老师不多,真正去探究诗歌鉴赏技巧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了。因此,中考诗歌鉴赏考查学生得分之低就毫不为奇了。本课题重在研究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如何传授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技巧。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研究和考试检测,课题组总结出如下诗歌鉴赏的步骤:

一、由作者知背景

一首诗的作者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有了它,就可以拨开历史的迷雾,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圣先哲遥相对话了。

首先,知道作者,就可以略知作者的流派。比如盛唐边塞诗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新乐府题目可知作者抒发的情感。比如岑参的《白雪歌》赞美的是边塞的雪地奇寒,表达豪迈的报国情怀。

二、由内容知情感

孔子云:“诗言志”。看懂了诗歌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身世和遭遇,理解诗歌的情感就不远了。我国古典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一个特点,表达爱情的比较少。若果要表达,也是少男少女的朦胧爱慕之意,这和西方的歌剧有区别。其他的诗歌情感常见的有思乡诗,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诗尾有“乡”字出现。比如“黯乡魂,追旅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胡天边”等。其次数量最多的是报国诗,表达对国事的担忧和关注。这类诗在三国如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风骨”。唐代如边塞诗派岑参、高适、王昌龄为代表驰骋边疆,建功立业。宋代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其诗作大多抒发爱国之情“北伐”。相似的还有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姜夔、苏轼、王安石等。

三、由情感知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具体到大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以下手法:1.比兴或起兴;2.虚实结合;3.用典;4.联想;5.衬托烘托;6.渲染;7.象征或托物寓意;8.对比对照;9.抑扬;10.直抒胸臆;11.借景抒情;12.融情于景。

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借助以上表现手法,学生便可容易的完成选择题或诗句赏析。

简单地说,只要学生把握了这四个环节,按照我们预设的步骤,即可轻松完成课内诗歌的鉴赏了。从我们课题组成员长达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只要按照此类讲法,学生理解一般诗歌难度不大。再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及周六特长班的检测,实验班的学生诗歌鉴赏成绩突出。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我班学生诗歌鉴赏准确率达到60%以上。这个成绩也鼓舞了我们,激励我们继续探究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进而大面积的提高中考阅读成绩。

(责任编辑 若 曦)

猜你喜欢
岑参报国表现手法
初雪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厚重感
山房春事(其二)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又爱又恨是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