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

2012-04-29 01:43何平
甘肃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问题

何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58-01

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本质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徒有其表的合作学习,重形式,忽视合作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走进数学课堂,我们会发现,合作学习似乎仅仅成为了一种徒有其表的“时尚”,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不在少数。很多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一开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显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式,学生没能形成统一的观点。

事实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如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讨论,是否有利于产生争论)、适时选择合作的时机(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而且要讲究合作策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

二、“挤牙膏式”的启发教学。重视问题启发。忽视问题设计

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地“启发”学生。看到这个条件,能想到什么结论?要证明这个结论,需要什么条件等等,这样“丝丝入扣”的讲课,形象地称之为“挤牙膏式”的启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有的教师对教学中的“导”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他们以为“导”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导入自己预定的轨道。因此就出现了“挤牙膏式”的启发。这样教学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也会被扼杀。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的临界点,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采用“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激励方法。把“导”着眼于指向,把“学”注重于自学、自悟,打破传统“教一步,学一步,练一步,走一步”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讲在关键处”,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得到启发;二是确保能够腾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过分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重视电脑,忽视人脑

新课改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以较好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很多教师陷入认识误区,认为新课标就是大量使用多媒体。

1.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应用计算机的演示功能,上课时,只点击鼠标,对其他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人灌”变成“机灌”。事实上,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会更好。

2.过分追求快节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可以节省作图、板书的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这样。以计算机的演示代替了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与相互交流。因此,教师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慢”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教师要明白,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多媒体呈现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总之,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新课程问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