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春风近 灼灼满园开

2012-04-29 00:44
上海戏剧 2012年4期
关键词:主角奖白玉兰话剧

自1989年创办以来,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已连续举办22届。作为一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戏剧艺术评奖活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旨在表彰每年度在上海舞台亮相的全国和世界优秀戏剧演员,繁荣上海演艺舞台、加强各地戏剧交流、表彰戏剧名家大师、提携戏剧年轻新秀,努力发挥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繁荣发展戏剧事业的作用。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评委会和各相关单位的努力下,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提名演员名单已经产生,将于4月15日至17日举行颁奖系列活动。

201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的戏剧舞台迎来了众多反映重大历史题材、映现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因此,本届“白玉兰”无论是参评剧种、剧目还是参评演员的数量,都突破了近五年来的纪录。在参评本届“白玉兰”的87位演员中,参评主角奖的有44名,参评配角奖的有35名,参评新人主角奖的有3名,参评新人配角奖的有5名。这87名参评演员分别来自上海和各地35个剧团的61台剧目,剧种包括京剧、沪剧、越剧、淮剧、话剧、滑稽、儿童剧、晋剧、豫剧、秦腔、陇剧、粤剧、锡剧、黄梅戏、绍剧、音乐剧等16个剧种。另有3个剧组申报集体奖。

经评委会评审,产生了主角奖提名奖演员17名(其中正式奖10名),配角奖提名奖演员9名(其中正式奖4名),新人主角奖提名奖演员1名(其中正式奖1名),新人配角奖提名奖演员2名(其中正式奖2名),集体奖提名奖剧组2个(其中正式奖2个)。在上述29名获奖入围演员中,上海演员8名,其他内地演员19名,港台地区演员2名。上海演员占获奖演员总数四分之一强。本届“白玉兰”还将“特殊贡献奖”颁给了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活动家刘厚生。

黄钟大吕为人民放歌

名家精品奏响主旋律

在本届“白玉兰”参评剧目中,无论话剧还是戏曲,都有众多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普通百姓的现实主义题材主旋律作品。它们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情节、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讴歌时代精神,直面社会问题,激发观众对当下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歌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用生活的细节与朴实的信仰凝聚大众向善的力量。秦腔《西京故事》主角李东桥用秦腔特有的“黄钟大吕”的艺术风格,传递出现代生活中对于民族根基、理想道德的坚守,很好地演绎出进城务工农民诚实守信、坚韧乐观的情怀,给予了普通百姓热诚真挚的人文关怀。在话剧《生命档案》中,洪涛和郭达分别饰演一位普通档案馆管理员和一位朴实的陕北农民,他们为普通党员和平头百姓立传,于平凡处透出不凡,演得深沉而又真诚,感动人而又启迪人,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上海淮剧团改编自话剧《黄土谣》的《家有长子》,将故事场景从山西土窑搬到淮北农村,并用淮北农民特有的幽默诙谐重新演绎了该剧厚重的主题。饰演白菜花的丰君梅用自然、真实的表演,将一位朴实、爽朗的苏北农民表现得惟妙惟肖。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的上海舞台涌现了一大批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及人物的作品。田蕤在话剧《共和国掌柜》中扮演陈云,他精准而又艺术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不落俗套,显示出大胆、细腻、勇于创新的艺术追求,将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高尚人格艺术地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

戏剧改革的参与者

执著奉献的老前辈

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将“特殊贡献奖”颁给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活动家刘厚生。

刘厚生生于1921年,今年已是92岁高龄。青年时代,刘厚生受左翼戏剧影响热爱戏剧,16岁时考取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导演系,至今从事戏剧事业已逾75年。上世纪40年代,刘厚生就与上海剧坛结下不解之缘。作为党的戏剧工作者,刘厚生曾在政治上、艺术上给予周信芳、袁雪芬等著名戏剧家很多帮助,他还曾进入袁雪芬创办的雪声剧团担任导演并主持剧务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刘厚生历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剧艺室副主任、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副主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团委会副主任和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副处长等职,还主持创办了《上海戏剧》杂志社,为上海戏剧理论评论工作开创了平台。1964年刘厚生调任北京,历任中国剧协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和中国剧协副主席等职。

刘厚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撰写剧本、剧评,思考不止,笔耕不辍,拥有深厚的戏剧理论造诣和大量贴近、指导戏剧实践的学术成果。他著有《刘厚生戏曲长短文》、《话剧情缘》、《戏边散札》、《剧苑情缘》、《我的心啊在戏曲》等大量戏剧论著。正是对于中国戏剧的真挚、执著的情感,深邃、透彻的领悟,刘厚生对中国戏曲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出人出戏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进入耄耋之年以后,刘厚生依然南北奔波,活跃在中国剧坛。他曾任四本昆剧《长生殿》顾问,为古老“非遗”的传承和创造出谋划策;曾为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贡献才智心力,推动了精品力作的诞生;曾为中国戏曲学院由青年戏曲菁英组成的“高研班”讲课,培养后进,诲人不倦……深为全国戏剧界同仁敬仰。此次经“白玉兰”评委会评委提名,组委会认可,将“白玉兰”有史以来的第三座“特殊贡献奖”奖杯颁发给这位戏剧老人,这也是“白玉兰”首次将这项大奖授予一位戏剧理论家。

港台话剧令人关注

理念风格各显风采

近年来,随着上海话剧市场的兴旺,港台地区的名家名作纷纷扎堆沪上演出,内容新颖、风格迥异的作品和演员吸引了沪上大批观众,让上海的戏剧舞台更增缤纷、更添红火,也为上海的戏剧创作演出吹来了一股别样之风。每年角逐“白玉兰”的港台演员都是不少,本届又有两位获得提名,他们所呈现出的与内地话剧迥然不同的表演理念和方法,令人关注。

台湾演员金士杰在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中以自然松弛、蕴含幽默的肢体语言诠释了病情严重却心智清明、见解深邃的莫利教授这一形象。为了在有限的行动中追求无限的思想,金士杰的表演不卖弄技巧,而是力图在细节上拿捏准确。生活化的、淡淡的表现手法,阐述出深深的人生哲理,赢得了沪上观众的喜爱。

香港话剧以多样性、多元化著称,香港的戏剧演员也有着“千人千面”的演绎方式。在话剧《金锁记》中,焦媛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如连珠炮般密集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了女主角曹七巧的爱恨情愁乃至最终压抑扭曲的变态心理。她的表演方式令观众感到既可怕、又可恶、还可怜,纷纷发出“如张爱玲附体,演出了原作的魂魄”的慨叹。

演艺新秀身手不凡

剧坛名将竟逐二度

本届“白玉兰”参评演员中,尤其是在戏曲演员中,年轻演员占了很大部分。在京剧《四郎探母》中饰演杨延辉的凌珂32岁,在京剧《北风紧》中饰演施宜生的田磊30岁,在京剧《勘玉钏》中一人分饰俞素秋和韩玉姐二角的杨扬则只有25岁,都表现出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艺术领悟力和发展潜力。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年轻演员已显露出“同代演员领军人物的风范”,“具有较强的实力,形成了较整齐的阵容”。

很多活跃舞台多年、在各地早已成名的剧坛名将,此次凭借在创新剧目或创新角色中的精彩表现前来角逐“白玉兰”。锡剧演员董红在《一盅缘》中既充分展示出锡剧传统唱念身段,又融入民歌、舞蹈,台风清新亮丽,展现出上佳的人物塑造能力和成熟的舞台经验,为用锡剧这一年轻“非遗”演绎古老“非遗”(河阳山歌)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因成功演绎猪八戒形象的姚百青,曾以绍剧《葫芦案》获得第9届“白玉兰”配角奖,此次他携原创绍剧《八戒别传》来沪,猪八戒这一配角摇身变成主角,为此姚柏青特意新编了一套双小钉耙的舞蹈场面,在人物塑造和程式设计上都有创新之举。

冲击“二度兰”的演员可谓个个经验老到、功力精湛。话剧演员宋忆宁曾凭《卡布其诺的咸味》一剧而获得第14届“白玉兰”主角奖,此次她又凭借话剧《原告证人》再次冲击主角奖。值得一提的是,宋忆宁的丈夫吕凉曾获两届“白玉兰”主角奖,如果宋忆宁此次获奖,那么这对夫妻演员将成为“二度兰”的伉俪。同样在第14届荣获“白玉兰”主角奖的淮剧演员陈澄,此次以《太阳花》中的方大姑一角,瞄准了“二度兰”。陈澄被誉为“淮剧公主”,又被称作江苏淮剧“第一花旦”,此次她采用了以静为主的内敛的表演形态,在演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随着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加速推进,以“纯洁”、“艺术”、“繁荣”为主题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影响也迅速扩大,使上海这个当代全国乃至世界戏剧的“大码头”拥有了沉甸甸的文化底蕴、亮闪闪的艺术魅力。同时,“白玉兰”通过提携和奖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上海舞台的丰富繁荣,激励了本地戏剧创作演出。“白玉兰”的日渐壮大、成长,使上海不仅成为本地和海内外演员一展才艺的竞技场,更将展现出全国剧坛创作、表演理念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今后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将紧随时代步伐,紧贴社会生活,向现实主义作品、原创作品、年轻戏剧人才投以更多的目光、施以更多的力量,力求“推动新秀成名家、推动名家成大师”,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主角奖白玉兰话剧
话剧《坦先生》
握握手
话剧《二月》海报
“包”字出门去
说不一样的话
“眯眯”和“咪咪”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新科影帝西恩·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