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音悦
摘要:近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中学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稳定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辅导员因其工作的便利性和特殊性,往往是最先介入学生突发事件的教师群体,因此应加强其对此类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辅导员应通过总结经验、实时跟踪不断提高防范能力、监控能力和善后能力,并在工作中积极寻求应急管理能力的拓展空间,从预警理念、应对能力、自我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切实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防范;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7-0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这不仅是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高校政治工作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中的学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高校的稳定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辅导员需具备超前性和预见性,不断提高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切实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一、辅导员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作为新时期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这一判断是对当前学生工作薄弱环节之一的概括,也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直接面向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往往是第一时间的介入者,需切实加强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政治辅导员职业定位的便利性和特殊性有助于他们在引导学生时发挥作用。高校中辅导员是接触学生最多的教师群体,他们最了解学生,最能掌握学生心理及思想动向,同时与学生互动沟通较多,因而更能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及兴趣所在,并尽早预测学生的突发状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场进行处理。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整个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周密的思维能力,能够全面思考,妥善处理。同时开展良性的人际沟通和互动才能最大程度扭转事件的负面影响,真正发挥思想教育队伍的作用。其次,高校大学生是备受关注的群体,这一群体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很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和介入,甚至被某些别有用心者利用,在客观上会使危害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与外界联系紧密,随着网络工具的普及应用,现代传媒的迅速反应,学生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波及面迅速扩大,因而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很有可能导致局面一时难以控制,极有可能对学生、校方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受关注度及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要求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得以处理,其紧迫性要求辅导员需具备相应的应急管理能力。最后,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的需要。由于课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等因素,高校中因心理问题而轻生、休学的学生日益增多,但很多高校尚未建立一个对学生危及个人或群体的偏激行为形成有效防控的预测和干预机制,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发生率。高校中辅导员兼任心理辅导员等职务的现象非常普遍,只有具备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才能。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需要具备的能力
突发事件其特点之一就是突发性,前期难以预测,事件发生之后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直接影响者是大学生群体本身,并会对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同时突发事件的发生还具有扩散性,在人员集中的高校迅速向周边高校或者社会传播。辅导员应具备在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运用多种能力,积极应对,有效落实,将负面影响最小化。
1.防范能力。辅导员应具备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因学生突发事件的突发性质,辅导员应保持防范状态,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强预测能力,做好预案工作。这种状态的保持也有利于遏制和预防突发事件,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敏锐性。首先师生之间必须保证双向沟通的通畅性。信息沟通不仅是了解学生的近况或者需求,更要透过现象深刻分析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从而把握规律和特点。辅导员应从对个体的关注中适当抽离,从整体分析学生近况,将工作重心前移,才能将不良状况消除在萌芽状态。辅导员在了解本院、本校学生思想状况、关注焦点的同时也应了解周边高校的整体情况,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从分析来看,学生的安全意识缺乏是诱发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此原因,辅导员应整合资源,调动力量,充分利用校园传媒和学生常用并喜闻乐见的通讯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安全教育。现今高校的安全教育具有重两头(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重特殊时期(甲型H1N1流感防控、特殊政治事件周年纪念等)等关键时间结点;重非法传教、非法组织的校园活动排摸;教育方式单一等特点。辅导员应积极听取同学意见、尝试摸索,进行点面结合的个别加集中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重大场合或者特殊地点中对安全问题在心理上充分重视,技能上熟练掌握。科学准确的预测是做好防范工作的关键。辅导员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时事环境有着客观全面的认识,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环境的微妙变化。这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自身需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做到反应及时,确保落实,结合本校实际,防患于未然。
2.监控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往往是首先到达现场的教师,因而也更容易掌握现场情况,进行现场处理。若措施得当,则能及时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在事件发生后,辅导员首先需具备高效的危机处理能力。高校可以建立管理人员的立体防护网络,在这张网络中,辅导员必须全程跟踪,实时监督当事人和受影响的同学,细致观察,及时调控。平时,辅导员和学生的接触较多,能够把握学生的心态,也更容易引导学生。此时必须发挥威信和亲和力,或疏导或制止,监督事态发展。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拓展信息传达渠道,保证在事发第一时间内妥善处理事件的同时与各级部门及时沟通,只有保证了信息的畅通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力量,共同应对危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突发事件必定会牵涉到学校各个部门,辅导员可以通过人事网络传达信息,也可以经由电子网络完成教师内部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在突发事件中,辅导员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当事人,需完成与当事人与波及学生的沟通,随后需告知学生家长详情。辅导员应在不同时段适时公布信息,稳定学生情绪,同时也利于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家长通常最关心自己的子女,特别在独生子女占学生比例越来越高的今天,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很容易引起家长心里的剧烈波动。及时向家长披露信息或者告知学生状况,诚恳、真实地让他们尽快获得信息,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得配合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善后能力。突发事件之后,为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彻底杜绝后患,作为辅导员要完成大量的后继工作,不断提高善后能力。首先要借力对当事学生及波及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促使学生尽快从突发事件的影响中恢复,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也重新回归集体生活。其次,辅导员应该总结归纳学生突发事件的一般特点和特殊性,摸清各类突发事件的成因和主要诱导因素,把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积极思考更为有效的解决方式,寻找应对措施。辅导员可以从实践反馈中获取信息,以实际经验获得第一手资料,完成突发事预案的完善与更新,同时可以对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的方法与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挖掘。再次,对于学生应建立个人与集体两套档案,跟踪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走出影响。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实践经验往往比理论学习更为重要,但理论的积累离不开实践过程中第一手材料的支撑,因而经历突发事件往往是难得的学习契机。辅导员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才能从中获益。尽管在整个突发事件中,辅导员群体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量,但不能将所有压力交由辅导员承担。学校各个部门应明确责任,进一步梳理信息沟通渠道,实行奖惩制度,不断采取控制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宽松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避免学校不必要的损失,使学校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控制的拓展空间
应对突发事件,不仅要求辅导员在事件发生后积极处理,更要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下功夫,动脑筋,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形式,努力引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
1.培植学生的预警理念。辅导员要积极培植大学生的预警理念。现今学生中对待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各种安全的意识越来越淡薄。辅导员需教育学生不断培养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学会判断分析,并逐渐从对已发生事务的分析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预测能力,客观分析情境,及时汇报情况。发生在学生当中的突发事件最容易为周围同学所掌握,他们也更容易觉察到异样状况。学生预警理念的成功培养有助于辅导员及早介入突发状况,并更为快速有效地消除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
2.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对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在国外非常常见,但国内却并不普及,通常学校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演练,但学生积极性不高,态度散漫,行动随便,真正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辅导员可以综合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总结可能的隐患,并根据我国不同高校所处位置的地理特点、学生特点、实际情况等因素安排演习,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演习中要将实战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将演习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学习纳入学生学分的管理,将应对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3.转化危机,自我教育。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将突发事件转化为一次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契机。突发事件并不可怕,但学生往往在心理中存在一种本能的抗拒,认为这些事情大可敬而远之,否则等于引火上身。此时辅导员应利用专业知识和对学生心态的掌握教导学生转化危机,通过针对危机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发掘,从突发事件中学习经验,把握规律,洞悉原委,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辅导员自己也应从中客观分析,获得进步。
4.丰富校园文化。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和班团组织来丰富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涵养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校园文化必须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同时与时俱进,丰富载体,以学校特点为基石,以专业特点为依托,以学生培养为最终目标,从思想修养、学风建设、身心健康、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等方面多角度切入,全面铺展,重点突出,创品牌,树典型,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获得成长和提高,体会收获和快乐,更好地保证身心健康,学有所获。同时,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经验借鉴也能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模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自救、他救的常识和能力。
5.分类引导,培养社会责任感。应对突发事件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突发事件无论发生在校内或者校外,大学生都应该具备充分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并努力协助校方处理。大学是来自各地的学生云集之处,处理突发事件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分类引导,对贫困生、富家子弟、心理问题学生等分别指导,单独沟通,严格保密,让学生在感受温暖的同时获得教育。充分利用特殊时间点和特殊事件宣扬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团日活动,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带动创新创业,培植学生的回报意识;开展素质拓展,提升综合能力,强化服务他人的本领。这些都能较快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6.完善辅导员值班制度。通常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住宿情况分为入住学生公寓、集中住宿或者通校。高校应合理安排住校和通校辅导员的比例和结构,让值班辅导员和入住公寓辅导员明确职责,建立合理的后勤、辅导员队伍的信息联络平台,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并施行合理的值班制度,确保辅导员能在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使住校辅导员和通校辅导员一起承担突发事件的责任,共同完成突发事件的处理。
总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非毫无规律,相反它可放可控,但只完成“防”、“控”两点还远远不够。“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尤其针对发生在高校中的或者波及高校学生的突发事件,可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非常广泛。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掘更多的研究角度,积极探索,认真实践,不断改进,努力完善,切实提高自身对于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野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4,(1):78-81.
[3]张翔,樊富珉.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新视野:冲突教育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