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与集约化发展研究

2012-04-29 00:44曹建庆
黑河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曹建庆

[内容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顺应了新型工业化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数量需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快速、急剧以及缺少对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的粗放型的规模扩张,也导致高职教育发展凸显失衡。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逐渐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借鉴现代企业集团的经营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高职教育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也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集团;集约化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发展的历程中,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高职教育顺应了新型工业化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数量需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显现出发展失衡的迹象。因此,改革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

一、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现状

截止到2010年,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已经达到1200多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预示着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逐渐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要求教育发展方式也要与之相适应。因此,借鉴现代企业集团的经营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使高职教育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高职教育集约化办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行业、企业为依托[1],以专业为纽带,联合重点高、中职业学校,实现优势互补和教育资源共享,有限度地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和贯通。

2.以职业教育资源集聚的方式,形成多所高职院校共存一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建设的统筹规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管和共享;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以东西互助、南北合作为宗旨,促进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和教育的共同发展,建立具有集束特征的宽泛的、跨省界的职业教育联盟。

4.以区域经济结构为参考、以地域为界限,实现多校合作、一校多牌,形成一种多功能、多层次、大规模的职业教育网络以及具有集成特征的地域职教集合体。

5.以同一学制作为相互间的关联,通过政府引导、民间协调,统筹管理和整合该学制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成立具有集合特征的联合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

二、制约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区域分布、行业支撑、专业设置以及组织领导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高职院校区域分布不合理。从全国范围分析,高职教育的结构分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结构分布之间呈现基本同步的现象[2],普通高等教育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高职教育的集聚区域;从局部区域分析,高职教育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而边缘区域分布则较少。这势必会出现区域的生源与高职教育的规模比例失调,招生成本急剧上升,以及由于地方的财政压力不均衡而导致教育投入差异较大等问题。

2.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来自于中职院校的升格,但中职教育规模未作相应的调整,致使职业教育内部的层次结构失衡、高职生源萎缩,同时引发了就业市场的无序。

3.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整。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局限于中职和高职,并且高职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没有专门的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院校设置,因此职业教育出现了断层现象,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不高。

4.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雷同。首先,高职教育重学历、轻职业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专业设置基本上以横向扩展为主[2],刻意追求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步,很少在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专业上下功夫,结果出现了与普通高等教育严重同构的现象。其次,高职教育内部专业设置雷同,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职专业设置大同小异,而且区域内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也基本雷同,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优势专业弱化、同质竞争的现象更为严重。

5.高职教育师资结构“专而不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横向扩展、综合性得到加强的同时,行业性背景反而被弱化了。理论上,高职教育的师资结构应该是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互为补充、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互支撑、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互为融合,但由于高职院校行业背景的弱化,致使“双师型”教师结构失衡。

6.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缺少统筹。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平均主义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育资源建设也尚未破除各自独建、独管、独用的壁垒,除少数地区或高职教育集团外,大部分的高职教育资源没有形成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没有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7.高职教育集约发展的组织松散。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引导、行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自激自律、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目前参与集团的各个组织均是各自独立的法人单位,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因此集约化发展的临时组织架构属于一种缺少严密约束的松散型架构。当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显现、相应的规章制度缺少约束力、组织人员没有完全落实、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运行保障经费是一纸空文时,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很难有深层次的进展。

三、推进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对策

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增长形式变化的诉求,为全体公民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通过集团化、园区化、区域化等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形成高职教育的整体优势,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为稳步推进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策略,政府各主管部门应该统筹协调,在充分分析和综合考虑区域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征、区域人口的结构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目标的情况下,科学合理规划职业教育区域的分布结构、层次结构,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2.为避免高职教育服务的行业结构重叠、服务的行业对象分散、企业的合作参与积极性不高、高职教育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需求的不符等诸多弊端,政府主管部门在推进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集约化以及优化专业结构等方面应发挥主导或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制约和引导,减少或避免高职教育的行业界限模糊、教学资源分散、优势专业弱化、专业设置雷同以及同质竞争严重等现象。

3.为推动高职教育集约化健康发展,鼓励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相对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协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运用政策制度和经济杠杆,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适当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4.为打破高职教育资源独建、独管、独用的壁垒,在推进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应合理规划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资源配置的杠杆约束,使高职教育集团在面向职业教育、面向区域师资培养、面向企业职工再教育、面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为保证高职教育集约化的有效运行,防止高职集团或高职教育集约化流于形式,应当制定和逐步完善具有法律约束的集团章程,形成紧密合作的组织架构,同时,为保障高职教育集约化的有效运行,必须再造集团内的工作流程。

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涉及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约、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参与度、职业院校的自激和自律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认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参与各方的认真对待和协同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得到有序、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坤华,侯波.基于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江苏模式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72-75

[2]叶华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与结构优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5-7

(责任编辑赵永玲)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