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地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2-04-29 00:44朱银凤
甘肃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沙尘暴逆向创新能力

朱银凤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设疑;合作探究;逆向思维;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82-01

创新教育是2l世纪中国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在地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让学生在课堂设疑处获得新知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疑”是创新的前提,学生有了“疑”才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才会产生创造性。而对于部分中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如,在讲述《沙尘暴》一课时,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沙尘暴”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见过。然后。我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经历过的沙尘暴,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最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北京沙尘暴示意图”,并提出以下问题让他们思考: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一般出现于哪个季节?2.沙尘暴的源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3,治理沙尘暴的措施有哪些?这样层层设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

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快乐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双方相互质疑、相互释疑、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师生间经验、知识和情感的双向交流,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做到教学相长。如,还以《沙尘暴》一课教学为例,提出上述问题后,我则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他们查找资料,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踊跃参与,集思广益,既锻炼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又享受到了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地理新课程教学则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独创性。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对一些用同向思维难以解决的地理问题,不妨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以帮助其突破思维定势。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如,有地质学家曾在青藏高原的某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发育完好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已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当地不仅要有众多的可溶性岩石。而且必须具备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这样的问题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的历史变迁去探寻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海洋,海底沉积有大量的石灰岩,后来随着地壳上升,加之当地高温多雨,逐步形成了发育完好的喀斯特地形。

四、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地理新课改提倡体验式学习,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也适合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其间,学生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嘴表达,动手操作,即需要学生亲身经历,用心感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如,我在讲湘教版地理教材《走进国家》的第六节《巴西》中关于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时,就让学生进行了角色表演:角色一是当地居民,角色二是世界环保组织官员,角色三是当地政府官员,角色四是开发商。要求小组内每个成员根据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后再轮换角色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其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积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沙尘暴逆向创新能力
逆向而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怕的沙尘暴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大话西游之沙尘暴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如何看待沙尘暴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