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泽锋
钢企大佬们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先有“武钢养猪”,再有“广钢卖腊肠、矿泉水”,钢企“不务正业”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集团)董事长顾建国对此一笑了之——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媒体夸大的炒作行为。而被问及马钢集团是否也有“偏科”计划时,顾建国笃定地回答:“从来没有,也不会去做。”
但整个钢铁行业的萧条,似乎又令顾建国感到无奈。“今年1月,马钢集团单月亏损就已经超过了1亿元。”顾向《英才》记者坦言马钢的窘状。
集团旗下马钢股份(600808.SH)3月29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马钢股份营业总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33.64%,然而其净利润却仅0.69亿元,同比锐减89.89%,净利润率为0.08%。
“马钢利润大幅下滑,一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钢材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不断下跌,影响了马钢的销售收入;二是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导致马钢等企业炼钢成本居高不下;再次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钢材价格趋于下跌,销售难度增加,对马钢的利润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如此分析。
或许单从马钢的财务报表恐怕难以为其把脉,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钢铁产业的景气状况与经济基本面休戚相关。某种程度上讲,马钢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层面的难题。
整个产业亮红灯
低迷笼罩着整个行业,国内龙头宝钢股份(600019.SH)公告显示,公司2011全年净利润下滑43.35%。
面临亏损的钢企也不在少数,鞍钢股份(000898.SZ)、广钢股份(600894.SH)、韶钢松山(000717.SZ)、重庆钢铁(601005.SH)2011年分别亏损21.46亿元、6.9亿元、11.38亿元和14.71亿元,其中韶钢松山净利润下滑5534%,而重庆钢铁同比剧减13153%,引起投资者一片哗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2月,纳入中钢协統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5.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8.25亿元,下降幅度达106.62%。1—2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8.04亿元,同比减少191.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纳入統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2月实现利润率为-0.19%。这也是钢铁行业今年以来连续第二个月盈利指标数据亮“红灯”。1—2月累计销售利润率则下滑至-0.51%。中钢协副会长刘振江曾警告说,钢铁业已从全行业“微利状态”进入“亏损状态”。
“钢铁行业日益萧条,原材料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谈起钢铁行业低迷的原因,顾建国感慨道:“2000年中国才1亿多吨钢,2010年多少呢?6.3亿多吨钢。如果早在2008、2009年就开始调控,到现在产能控制在6亿吨,情况就不一样,钢价也不会这么低。”
在顾看来,如今钢铁行业的低迷为之前的盲目跃进交了学费。“我觉得钢铁业的发展当中,是有很多经验教训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应该引以为鉴。”
从数据中也可窥见,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顽疾。从2000年起,中国粗钢产量从1亿吨跃升至6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近“半壁江山”,超过了排在我国之后的20个国家的产量之和。中钢协预计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将在8.4亿吨左右,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产能过剩约22%。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就在市场“寒冬”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2011年再次出现投资明显增长的态势。前10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而2010年同期的增速只有1.6%,同比加快了17.3个百分点。
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艳平告诉《英才》记者:“整个粗钢产能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在扩张,调整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关注。环渤海和华北地区已是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但2011年以来却依然是钢铁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张长富表示这种现象令他十分困惑。
“虽然中央很早就提出了调控指示,但钢铁企业一般都是拉动地方GDP的重要部分,这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博弈和矛盾,真正要达到平衡还要很长时间”,胡艳平说道。
除去产能过剩的原因外,铁矿石等上游原材料成本的高企,也是“压榨”中国钢铁业盈利空间的另一桎梏。
为解决国际矿业巨头对上游资源的控制,顾建国对《英才》记者描述了今后的资源构想:“马钢目前铁矿石对外的依存度将近75%,不过通过开发现有铁矿石资源,借助三个新矿的投产,以及对外投资矿石资源,到2015年实现1000万吨的铁矿石自产量,对外依赖度降到60%左右。此外,马钢还计划并购其它资源,例如煤炭、锰矿等。”
新利润增长点
尽管,马钢集团2011年全年营收在935亿元左右,较2010年的680亿元增长明显,但顾建国担忧的是随着4万亿投资效应的消散,马钢集团的业绩可能会随着全行业的低迷而进入调整期。
“钢铁行业之前是冒进,现在就是寒冬。必须要树立这样一个概念,钢铁企业的转型非常迫切,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了,不是你想不想转、想什么时候转,是立马就得转、现在就开始转。”担忧和困惑写在顾建国的脸上,在他看来钢企转型之路已是华山绝壁只此一条。
如何让企业在行业低谷期实现营收与效益的双增长,又同时保证主辅业务的平衡?顾建国提出了四个转型战略:资源战略、主业产品升级战略、多元化战略和管理战略。每一个战略都有与之对应的部署规划。
资源战略,马钢集团将继续加大对现有矿山(和尚桥矿、罗河矿、白象山矿、张矿等)的深度开采,同时参与国内外资源投资,提升自给矿产占比。
钢产品升级战略上,马钢将继续深化产品结构调整,注重差异化竞争,发挥高附加值产品上的优势,夯实在国内汽车板、家电板以及高铁车轮和大功率机车轮的市场地位。
其中,马钢股份与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晋西车轴(600495.SH)的联手值得期待。3月12日,马钢晋西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项目投资总额12亿元,将建成约7万套轮轴的生产线,成为国内领先的高速轮轴生产商。
在下游应用方面,顾建国表示马钢已经与奇瑞汽车、格力电器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进行产品研发,且马钢在合资公司中参股比重过半。同时继续与国际巨头GE的战略合作,马钢每年出口到G E公司的机车车轮近10个品种共1万多件,占到GE公司机车车轮全球采购总量的四分之三。
上述的战略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国内的钢铁企业如果不主动地进行转型升级,势必难以为继。目前来说,钢铁企业需要升级和调整的:一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目前不少高端钢材国内企业仍然无法提供;二是增加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需求;还有就是积极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打造完善的钢铁产业链。”苑志斌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道。
而在多元化战略方面,马钢集团主要将运营非钢板块,其中集团在2011年成立的财务公司表现颇为抢眼。自去年9月30日获准运营后,三个月的时间就实现营业收入3326万元,税后利润1865万元。
“马钢是一家传統的钢铁企业,并无从事金融行业的经验,因此这对马钢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但是从广义上来说,金融与钢铁具有密切的联系。”不过,苑志斌也向《英才》记者表示,马钢进军金融产业至少不会像养猪那样不靠谱。
在顾建国看来,非钢板块必将是马钢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且已经开始了谋篇布局。通过加大非钢产业的投入、拓展领域,形成大约5-6个产业板块,到2015年实现非钢板块400亿元的营收规模,占集团营收三分之一强。
当然,“跨界”上马一些利润比较高的项目,前提是围绕主业进行。仔细分析马钢的盘面,可以发现其重点是依托钢铁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在上游发展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产业,通过优化配置,形成规模开采或协同效应;在下游发展钢材深加工,提升服务增值能力;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制造、工程技术、贸易、现代物流、煤化工、金融等关联产业。
“钢铁企业的多元化不应该是漫无目的的多元化,而是应该围绕着钢铁主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扩展和优化,多元化的业务应当是服务于公司的整体业务和主要目标的。”一位钢铁专家对马钢的转型模式表示支持,同时他认为钢铁企业的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提高自身的整体经营水平和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