И·В·扎哈尔金 Н·И·伏尔科夫 А·А·科兹罗夫 Б·А·德施科
摘要:球类运动员的耐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供能因素,以及机能性和生物力学性的节省化。“生物供能因素”不仅指所有运动供能系统的可能性,而且指在完成练习过程中保障生成和恢复能量的机体所有机能系统(呼吸、心血管、血液循环和植物性系统)的可能性。对运动员呼吸系统产生综合性作用的“新呼吸”牌练习器是值得关注的。“新呼吸”牌练习器对运动员机能可能性(呼吸、心血管系统等)的作用程度取决于同时使用身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因素。这些因素是:1)可调节的对呼出气量的机械阻力;2)对呼出气量的低频率振动;3)完成高强度身体练习。使用练习器可以提高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作用的强度和针对性,从而为完善运动员有氧和糖酵解运动供能系统建立前提。
关键词: 球类运动;耐力;生物供能;新呼吸;练习器;有氧耐力;心脏呼吸耐力
中图分类号: G 808.12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289-05文献标志码: A
运动员的耐力是决定球类运动项目中比赛结果的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
尽管每一个球类项目都具有自身的比赛活动特点,但是完善和维持球类运动员耐力的手段和方法则是完全相同的。在球类运动项目中选择耐力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标准是建立在整个赛季期间对于在比赛中有效表现该项素质所提出要求的基础上。
在现代长时间、高密度的比赛期中,实际上所有球类项目的运动员不仅要承受很大的训练负荷,而且既要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也要在比赛间隔期中迅速地恢复。
根据相关定义[1-4],运动员的耐力是运动员在某一时间内完成带一定强度的运动行动的能力。球类运动员与其他项目运动员一样,可以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1-2]。一般耐力(或称“有氧耐力”,或“心脏呼吸耐力——KB”)的基本成分是有氧供能系统的可能性、机能性和生物力学性的节省化。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石和基础[5]。专项耐力是运动员在完成具体运动行动时克服疲劳的能力。
对国内研究[1,3,6-7]的分析表明,“运动素养的提高主要与2个因素有关: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以及他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效利用这一潜能的技能”。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运动潜能和完善他针对性和有效地利用这一潜能的能力就成为主导训练过程的不变式[8],而利用运动可能性的充分程度就成为训练过程有效性的标准之一[8]。保障提高训练过程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提高对运动员机体训练作用的力度和针对性[8]。按我们的看法,这一原理需要进一步确认。在最高运动素养阶段仅仅提高训练作用的力度并不能产生期望的效应,而需要使训练作用更精细,即应当更有针对性地作用于决定期望效果的生理系统。
本文试图指出,球类运动员的耐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供能因素,以及机能性和生物力学性的节省化[1,3,7]。 “生物供能因素”不仅指所有运动供能系统的可能性,而且指在完成练习过程中保障生成和恢复能量的机体所有机能系统(呼吸、心血管、血液循环和植物性系统)的可能性。换言之,完善运动员机体能量保障系统的可能性取决于针对性地完善这些机能系统。
在一般耐力、有氧耐力或心脏呼吸耐力的情况下解决这一任务比较简单。需要指出,要是从一般耐力第1个和第2个定义中没有明确指出的话,那么第3个定义则包含了对行动的直接指南。即“心脏呼吸耐力主要取决于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和可能性,取决于机体的有氧反应”[7]。
传统使用的手段,例如长距离跑、越野跑、游泳,以及利用循环法完成的练习等,对心脏呼吸耐力的作用是借助于变化完成练习的时间和强度来实现的。可是,在完善运动素养的过程中使用传统手段可能并没有引起机体必要的适应性改造,由此提高必要的身体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心脏呼吸耐力不仅放慢了,甚至完全停止了。
高水平地发展超级运动员运动素养的组成成分,例如,运动供能系统的强度和供量、速度、技术与力量等,要求“对每一个组成成分施以高强度的特异作用”[8]。
球类运动员,特别是处于最高运动素养阶段的运动员的耐力训练手段应当针对性地作用于运动员的心脏呼吸系统,在标准负荷下,与传统训练手段相比,更大程度地激活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或机能亚系统。从这一立场出发,俄罗斯研制和生产的,并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通过鉴定[9-11],对运动员呼吸系统产生综合性作用的“新呼吸”牌练习器是值得关注的。
“新呼吸”牌练习器对运动员机能可能性(呼吸、心血管系统等)的作用程度取决于同时使用身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因素。
这些因素是:1)可调节的对呼出气量的机械阻力;2)对呼出气量的低频率振动;3)完成高强度身体练习。前2个因素是固定参与,对运动员(使用者)机体的心脏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植物性系统和其他重要生命系统产生治疗-预防作用:1)增加对呼吸肌的负荷,发展它们的力量和耐力;2)呼出时相中呼吸道仍然是打开的,以防止支气管萎陷;3)加深呼入和呼出;4)优化粘液传送,增加肺通气量;5)在呼吸过程中使用带通气不足的呼吸道管;6)在呼气时相结束时增加通气量(增加肺通气量使之恢复正常);7)压迫咳嗽刺激。
练习器的设计特点使得在练习器上可以完成身体练习,但不改变它的技术。应当指出,改变完成练习的强度,就可以调节缺氧-多酸状态的水平(借助于扩展“无效呼吸空间”的容量[潜在的容量]来调节呼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所有这些最终都导致提高氧利用系数(见表1),从而使得:1)有效地优化运动员在完成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外呼吸特点;2)加快完善运动员机体机能可能性的过程;3)提高机体在高原训练条件下完成身体负荷时的适应可能性;4)在重复训练和间歇训练过程中加快恢复外呼吸参数和心血管系统参数;5)在有氧负荷区域内激活无氧糖酵解;6)通过变化完成练习的强度,建立在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对比关系方面可调节的缺氧-多酸的混合气体(潜在的“补偿性无效呼吸空间”的效应),依靠最强的刺激物完善供能系统。在该练习器上工作时,在使用各种类型脉搏记录仪的基础上可以监督心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