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华 高松山 马乃欣
摘要:为加强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对河南省第10届、11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力量不足且发展不均衡;动作难度和演练技巧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动作质量不够细腻和规范;竞技武术套路项目布局各具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
关键词: 武术套路;女子竞技武术;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 G 85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18-03文献标志码: A
河南作为武术大省,拥有少林拳、太极拳等多个优秀拳种,武术馆校星罗棋布,武术社团遍布各地,群众基础非常雄厚;但是,随着其他武术强省的快速发展,其竞技武术不断受到冲击,特别是女子运动员在全国缺乏明显的优势。继九运会培养出女子冠军赵阳阳之后,连续2届运动会都无人问鼎;因此,本文从河南省十运会、十一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对比分析入手,发现目前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河南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河南省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0年河南省十运会、十一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获得团体总分前8名的运动员及代表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查阅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收集有关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研究的书籍、报刊等文献资料,以及河南省十运会、十一运会比赛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生源萎缩
河南省运动会武术比赛不仅能够体现各地市青少年的竞技武术水平,也是对竞技武术后备队伍的一次检阅,因而竞争十分激烈。省十运会17个地市代表队共19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参加甲组集体基本功比赛的有6支代表队,乙组集体基本功比赛的有9支代表队,女运动员仅63人,占参赛总人数的32.9%。参赛的女运动员主要来自于各地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只有11%来源于武术馆校。为了增加运动员的参赛比例,提升女子后备人才的储备,省十一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规定每个代表队的参赛人数由十运会时的14人增加到了20人,并要求甲、乙组男、女运动员各报5人;然而,与省十运会相比,参赛队和参赛运动员的比例却分别下降了17.7%和11.6%,有14个地市组队共169名运动员参赛,参加集体基本功的甲、乙组代表队也分别降到4支和5支。女运动员人数虽略有上升,达到66人,其中来源于武术馆校的女运动员比例也提升到了14%;但是作为能够承担下届运动会主要成员的女子乙组参赛人数却下降了23.1%;而且,只有郑州、洛阳、焦作3个省辖市代表队按照比赛要求报满了女子组别的参赛名额,漯河、南阳、许昌、信阳、平顶山5个代表队都仅派出1名女运动员参赛,而新乡市则没有女运动员参赛。2届省运会参加武术套路比赛的女运动员数量都明显不足,这与河南武术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符,也反映出各地市女子竞技武术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匮乏现象。
后备人才不足,尤其女子竞技武术套路生源紧缺是困扰各地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1]。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作为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河南省竞技武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获得全国武术冠军的刘海波、赵昆、赵阳阳都是得益于各地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培养和输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少体校受到了市场经济改革大潮前所未有的冲击[2-3]。由于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培养目标的单一性、培养学生的成才率低、运动员出路难等问题,导致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生源日益萎缩甚至关闭和停办。鹤壁、济源、驻马店等地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都曾组队征战十运会赛场,如今却无法在赛场上觅其踪影。竞技武术要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4];因此,帮助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走出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容忽视的问题[5]。
2.2后备人才格局发展不均衡,强、弱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奖牌数量的多少不仅能够反映各地市代表队运动员的总体水平,也能够反映各代表队的综合实力[6]。省十运会女子甲组和乙组的奖牌分布主要集中在郑州、焦作、平顶山、安阳、洛阳等地市;省十一运会奖牌榜上,位列前5名的郑州、洛阳、焦作、安阳、开封队5个代表队取得了34枚金牌中的29枚,34枚银牌中的26枚,34枚铜牌中的30枚,102枚奖牌中的85枚,分别占金牌、银牌、铜牌和奖牌的85.2%、76.4%、88.2%和73%。从女子甲组和乙组的奖牌分布(见表1)上,除信阳代表队获得1枚金牌之外,全部被郑州、洛阳、焦作、安阳、开封5个代表队获取,奖牌分布更趋于集中。
通过2届省运会奖牌榜名次的更迭变化,可以看出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发展不均衡,呈两极分化之势,强队之间的整体实力差异日趋缩小,弱队实力逐渐下滑,而强、弱队之间的差距则越来越大。强队的进步固然值得高兴,可也不免为河南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丝担忧。如果河南竞技武术仅依靠个别队伍的强大,而更多地市根本没有夺取奖牌的机会,那么这种格局的分布不仅影响弱队参赛积极性,还关系到后备人才的储备问题,甚至是地市代表队的生存。值得一提的是平顶山队在十运会时曾获得3枚金牌、4枚铜牌,位列奖牌榜第3位,而十一运会女子项目颗粒无收,跌出奖牌榜前8位。昔日的强队尚能因为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从此一蹶不振,更何况那些运动成绩不佳的运动队,教练员工作得不到肯定,失去主管领导的认可,其后备队伍的储备、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投入就更无从谈起。一旦形成个别队伍的一花独放,势必会影响到竞技武术在河南省的蓬勃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河南省各地市后备人才的交流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弱队的政策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形成百花齐放的后备人才培养格局,对推动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7-8]。
2.3后备人才项目布局各具特色,优势资源未充分挖掘
郑州队依然延续着省十运会的辉煌,不仅以绝对实力获得少林拳的金银牌,在棍术、刀术也显示其强大的实力。少林拳作为郑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的必选课程,广泛的普及程度为竞技武术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其次,少林拳作为各武术馆校的代表项目,在塔沟、鹅坡、释小龙等众多武术馆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为郑州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由于在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没有设置少林拳的比赛项目,因此,在保持少林拳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应集中郑州的优势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发展其他竞赛项目。安阳队始终保持南拳项目上的优势,在省十一运会比赛中获得女子甲组的南拳冠、亚军。洛阳队在剑术、枪术项目上具有较强优势,同时在乙组南拳前三甲也占有二席。一直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训练为主导的焦作队,正确的指导方针使其在2届省运会中收获颇丰,在长拳、刀术、棍术、剑术获得4枚金牌的基础上,还收获了4枚银牌。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焦作拥有丰富的太极拳人力资源,浓厚的习练太极拳氛围,特别是每2年举办的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在获得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宣传和推广太极拳以及发现和选拔太极拳人才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焦作代表队却没能在太极拳项目获得一枚奖牌。
纵观河南省运动员在全运会的表现,继赵阳阳获得九运会剑、枪小全能冠军和十运会剑、枪小全能亚军之后,仅有马岚的长拳获得十运会、十一运会季军,具备冲击冠军的实力。而河南省的女子太极拳运动员却从未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取奖牌,太极拳的优势一直以来都被广东、福建队所垄断。十一届全运会后,外省一些优秀的女子太极拳选手先后退役,对河南省女子太极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河南省曾培养出王二平、丁杰等优秀的男子太极拳运动员,现役的马建超也获得过全国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太极拳发源地,还可以将潜在的太极拳人口优势得以开发和利用成为人才优势:因此,建议集河南省之力,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保持长拳、剑、枪等优势项目的前提下,以女子太极拳项目作为突破口,带动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套路的快速发展。
2.4后备人才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动作质量有待提高
女子甲组的运动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获9.0分以上的运动员24人次,特别是剑术前6名运动员的成绩均在9分以上,无论从演练技巧、还是难度动作的分值都远远高于省十运会女子甲组的成绩,显示了在剑术项目上的整体优势(见表2)。太极拳、刀术、棍术项目成绩虽然较上届运动会有所提高;但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棍术第7名仅为6.76分,与第1名9.35分相差2.59分,足以说明棍术水平整体实力还有待提升。省十一运会在甲组增添了对练项目,仅有5对上场比赛,整体缺乏亮点。
女子乙组运动员获得9.0分以上有13人次,在棍术、枪术、长拳、太极拳项目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见表3)。女子长拳和太极拳显示了较强的竞争力,前8名成绩之间差异较小,而无论难度分还是演练分都有较大提高。剑术与省十运会相比,虽然成绩有进步,但是参赛人数明显萎缩,而且第5名成绩仅为7.97分,突出的优秀后备人才不多,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与甲组相同的是乙组南拳项目也是河南省的弱项,且是唯一一个运动成绩没有提高反而降低的运动项目,而且参赛人数也低于省十运会的人数,表明南拳项目的整体水平较为欠缺。
从2届运动会运动成绩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除南拳项目以外,各组别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获高分人数增多;但是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难度动作和演练技巧分值的增加,而在动作质量方面的表现却不甚理想,扣分点较多,主要涉及动作步型、腿法以及跳跃动作等方面,显示动作不够细腻和规范,基本功不够扎实。河南省青少年长拳和太极拳有着长足的进步和优势,剑术和枪术虽然技术整体都有提升,但是参赛人数出现了不同程度萎缩。尤其是作为下届运动会中坚力量的乙组运动员在优势项目上的人员萎缩更让人担忧,后备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力量不足,各地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仍然是培养后备人才的主要基地。多元化发展趋势应是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2)从单项成绩和奖牌分布情况看,河南省各地市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力量发展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焦作、安阳、开封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女子竞技武术套路项目布局各有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利用。剑术和长拳项目具有一定的优势,南拳整体实力较弱。
3)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力量在动作难度和演练技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运动员动作质量表现不够细腻和规范,扣分点较多。
3.2建议
1)建议各地市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后备人才交流的运行机制,以形成河南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良性流动。少体校要积极与高校、教育局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重组,拓宽后备人才出路;同时,可以通过争取建立省级训练基地的途径来扩大生源范围。
2)从河南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各地市重点项目的布局和重点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使不同地市分别重点发展各自的优势项目。同时,集中河南优势资源打造太极拳品牌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其他项目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