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灿 王术
摘要: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门综合学科。目前,中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中,“训科医”是3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包括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队医。而相对国外的运动队一般还有运动康复师、运动防护师和体能教练。这3种专业人才在教练员和医生之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衔接作用。体能和康复训练都需要时间,其工作内容和所需要的场地必须设法融入到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去,体能康复训练的切入点有5个方面:准备活动、专项训练、体能康复训练课、整理活动、协助医生的治疗和防伤。基于目前中国的情况,为了解决短期内的体能康复人才短缺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和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开设了“黄埔一期”培训班,虽然其成功地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可以直接到一线工作的体能康复师,但对于弥补这个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 康复专业;体能康复训练;队医;体能康复训练师
中图分类号: G 808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03-03文献标志码: A
1体能康复的概念
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门综合学科。有的人也称体能康复训练为康复性体能训练或康复体能训练。由于康复体能训练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训练的特殊形式,它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恢复性运动训练;所以体能康复训练亦可以理解为一种身体运动机能的康复训练,有人亦称为功能性训练。但这些不同的叫法没有像体能康复训练的叫法更能突出体能训练和康复的理念的关系。体能康复训练是相对新的理念和方法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根据中国的举国体制下演变出来的一门综合学科。横观国际上的专业分类,与体能康复训练相关的专业有体能教练、运动防护师和运动康复师。
2体能康复专业与传统康复专业的关系
我国康复专业的设立最早开始于一些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系,有的也叫运动保健康复系,近几年在医学学校也开设了康复系。
从职业环境上来说,目前学习康复专业的较大一部分人员在各级医院的康复理疗科就职,所服务对象一般为神经内科病人(如脑瘫,偏瘫),脊神经损伤(如截瘫);骨科术后康复(如股骨头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医学科术后康复(如关节镜ACL重建术)的手术期康复;常见运动损伤、腰腿痛、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这部分人群的康复目标,绝大部分以恢复一般的日常基本生活机能为主,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
在各职业运动队和体育爱好者中有着另一个庞大的人群,这些人长期受到运动损伤的困扰。尤其是运动队中运动员因运动损伤而无法完成高强度训练与比赛是长期困扰运动队的一大问题。同时还有很多职业运动员由于术后康复不得当,安排不合理而无法继续其运动生涯。目前,中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中,“训科医”是3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包括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队医,而相对国外的运动队一般还有运动康复师、运动防护师和体能教练。这3种专业人才在教练员和医生之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衔接作用。运动康复师主要负责运动员伤后(手术后)的伤病恢复,康复的地点在医院或康复诊所。运动防护师主要是帮助从医院归队的运动员防止运动创伤,协助医生或康复师帮助归队训练的运动员恢复其基本运动功能;而体能教练则可以帮助有伤或无伤的运动员提高体能和运动素质水平,提高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从而增加了防伤的资本。然而,在国内不少运动队尚未能配备以上3种专业人才,这对于国内的运动队来说无疑给队医和教练员比国外同行提出更高的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例如,手术后的运动员归队后的康复过程往往由队医兼职做康复师和运动防护师,而教练员兼职做体能教练。虽然当中也不缺乏许多成功案例,然而亦有许多伤后和手术后的运动员因运动队里无法兼顾到,体能和康复工作不到位造成许多运动员无法及时恢复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有的甚至因为伤病不得不提前结束运动生涯,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体能康复训练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复合型人才。体能康复训练师要求具备扎实的运动训练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康复理念和方法,通过以体能训练的方法恢复运动员的身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素质水平,以保证运动员能够正常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体能康复训练师的功能就像教练和医生之间的桥梁,协助教练、医生与科研人员去保障有伤病运动员的功能恢复并防止运动损伤。
3体能康复训练的工作范围
由于运动队的主旨是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这决定了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必须集中到运动训练中去,而体能和康复训练都需要时间,所以其工作内容和所需要的场地必须设法融入到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去。体能康复训练的切入点有以下5个方面。
3.1准备活动
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是增加针对性的防伤练习内容的有效途径,而且适当增加准备活动的强度亦可以有效地激活有伤部位的肌肉群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并减轻训练时的功能障碍问题,一般情况下有伤病的运动员除了参加全队的集体准备活动外,应该最少有5~10 min个性化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达到全面热身的目的,同时应使受伤部位能正常参加训练,尽可能不加重已经有伤部位的疼痛程度。
3.2专项训练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比团队的其他人员更了解运动员受伤部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每天的功能状态,并在专项训练的负荷量和技术完成的要求上,可以随时与教练和医生沟通,尽可能避免过早过多地去参加某一项运动训练内容而造成伤病的反复。体能康复训练师在运动场上参加运动训练的全过程,仔细观察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形态和技术变化,这要求训练师本人对该专项运动技术和训练方法有充分的了解,能有效地从运动训练的角度与专项教练沟通,共同为运动员作出最合理的安排。
3.3体能康复训练课
不少运动队除专项训练外,根据不同的训练周期安排每周2~4次的体能康复训练课,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承担部分,甚至全部队员的体能或康复训练的内容。由于康复的主要恢复手段就是个性化的体能训练,体能康复训练师必须能根据医生的医学诊断结果和建议,再作一个全面的功能检查,找出并分析伤病的内外因,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作出相应的运动处方,并监控和执行计划。其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3.4整理活动
专项或体能训练后的整理活动亦是体能康复训练师介入的一个好时机。运动员机体的疲劳和伤病位置的炎症控制最佳时机往往是在训练结束后,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及时指导运动员参与训练后的放松。例如,有氧慢跑、拉伸、冰敷、水疗与按摩等积极的放松恢复。不少运动队和运动员对训练后的整理活动不够重视。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积极参与和帮助教练与医生负担起有伤病的运动员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人的整理活动。事实证明,注重整理活动的队和运动员往往大大减轻了训练后医生治疗的压力,并能有效地减少伤病的发生。
3.5协助医生的治疗和防伤
由于体能康复训练师有一定的康复知识和动手能力,例如拉伸、按摩和运动疗法,在运动员休息治疗时可以协助医生的治疗和放松,在工作内容方面应遵照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不能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当运动员提出体能康复训练师工作范围外的要求时,应当及时按其要求转介给相关的专业人士去处理。
总而言之,体能康复训练师深入到运动队一线去与教练、运动员、医生和科研人员在一起为运动员服务,是新时期复合型保障团队的一名新成员。它是在教练和医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这种人才在国外通常由运动员出身的,同时具有物理治疗师(PT—physical therapist)和运动防护师(ATC-athletic trainer certified)执照的复合型人才充当,这种人通常考过或当过私人教练(PT—personal trainer)与体能教练(conditioning coach),并热爱在一线运动队里从事工作。由于运动队不可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的比赛和训练,这要求体能康复训练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去解决问题。
4体能康复训练师培养的现状
在中国目前的体育系统下,体能康复训练师尚没有正式的职业称号和岗位,在运动队中也没有正式编制,具有这种能力的人通常只能往科研教练和队医上靠,而在高校教育上尚未有一个单独的专业来培养出这种复合型人才,即使目前在美国亦没有这种复合型专业。与其相关的专业有运动物理治疗专业、运动防护师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而学位教育本身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时数的限制,不一定能提供足够实践操作时间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熟练技能。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通常鼓励有工作经历和有运动员训练经历的人参加学习,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体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参加各种体能教练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并参与相关的校内外体能康复类的工作,以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由于高校中重理论教学而相对忽略了实践教学,往往不少技能性的专业,只能在其他职业培训中去补充,而高校一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理论和知识的传授。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及香港地区都常常碰到,所以,在美国这类人才往往是跨专业的复合人才,他们一般都具备有丰富的运动经历和参加过相关职业培训的人员。
5体能康复训练师的培养途径
基于目前在中国的情况,为了解决短期内的体能康复人才短缺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和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开设了“黄埔一期”培训班,尝试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中选拔出有志向于体能康复训练的学生参加1年至1年半强化职业培训,通过以“传帮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以实例个案的解决办法来学习体能康复训练的体系、思路和实施方法灵活应用,并且以小班制教学(每班20人),以保证每个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与教师互动和练习。师资上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培训班首先通过7个月的强化理论学习后就开始在一线运动队再进行长达1年的跟队实习,目标是培养出实干型、动手能力强的初级体能康复训练师。这一批人的教学模式和效果,要在通过实践的检验后才能最后评定其职业培养的方向是否正确,为将来的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培训班共设立了12个实习基地。2011年10月第1批体能康复训练师已经陆续进驻羽毛球、曲棍球、水球、游泳和蹦床等队。
综合实习阶段,学员们分成12组,深入不同的国家队及专业机构,利用所学的运动体能康复训练知识为国家队一线运动员提供运动体能康复服务。据统计,实习期间,20名学员共为343名国家队运动员提供过运动体能康复服务,有86人长期接受保障,其中不乏国家羽毛球队、蹦床队等金牌运动队及林丹、何雯娜、佟文等世界顶级运动员。培训班结业后,20名学员中将有18名继续留在实习所在国家队或回各省转训基地继续为伦敦奥运会的备战工作服务,为中国运动体能康复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6体能康复新专业的前景
虽然“黄埔一期”成功地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可以直接到一线工作的体能康复师,但对于弥补这个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能够通过各大专院校平台,有更多的对体能康复事业有兴趣的人来系统地学习从事本专业,并能设立相应的职业称号、注册证书,使得体能康复训练这个专业能够发展下去,并帮助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陈方灿.体能康复训练的价值和功能[J].体育科研,2011,23(4):27-29.
[2]檀志宗,李男.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J].体育科研,2011,32(5):25-27.